难忘“大家乐”舞台

读特记者 林捷兴 罗越
2018-08-21 12:48
摘要

大家乐舞台是当时最火爆的活动

“福田住了5年,南山住了5年,宝安住了3年,龙岗10年,罗湖没住过,盐田我住了几个月。几乎在深圳转了一圈。”

来深20多年的张斌记忆犹新,这些年工作换了好几个,但每一个工作他都保留有相关物件,当主持人时的照片,做手机市场推广时的报表,还有当时一年一换的暂住证,“就是一个情怀吧,觉得不想丢。我来深圳这么长时间了,有时候自己会翻出来看一下。”

1992年,张斌跟随父亲来到深圳,当时父亲所在单位参与了月亮湾、妈湾电厂建设,而后张斌因工作辗转大半个深圳。

张斌在大家乐世界拍照留念。(翻拍自张斌相册)

上世纪90年代的深圳,不像现在有各种娱乐设施,大家乐舞台是当时最火爆的活动。

“大家乐”是上世纪80年代深圳最独特的表演场,90年代开始一改“卡拉OK”独唱形式,逐步向系列化、专题化活动发展,既有公益义演和自荐表演活动,也有著名歌星表演,深受当时在深青工的喜爱。

“以前下班没事干,深圳很多人就坐车到那边集合,天天晚上都去。现在已经找不回那种感觉了。” 张斌的相册里还有当时一张1997年5月在大家乐世界前的个人照,“就因为以前经常去玩,所以后来去南山才做了活动,义务做一些策划,偶尔客串主持人。”

因缘际会之下,张斌走上了主持人的道路,“我主持过好多活动,比如中山公园重建开园仪式、南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落成、1998年赈灾巡回义演,‘南山是我家’我做了6届,科普大家乐都是我做的。”

2016年深圳晚报报道《彭振坚:用音响灯光传递“大家乐”》时,张斌还感触良多,“我们这些人对大家乐舞台,感情特别深。”

《深圳特区报》报道《科普与外来青工“亲密接触”》,图中节目主持人为张斌。

在深圳20多年,张斌见证了深圳的快速发展,“以前滨海大道那里还是海,福田保税区都是黄土地,看着一点点建起来。”“以前大运片区看起来就跟乡下一样,现在关外宝安中心区和龙岗的变化最大。”

“以前是什么样子还很清楚。”张斌说,现在和朋友去福田、南山,还会跟他们介绍以前那些地方是什么样的。如今他已在深圳安家,把深圳当作第二故乡。

编辑 林捷兴

(作者:读特记者 林捷兴 罗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