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深圳特区报征集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和深圳生活、工作相关的物件,许多往事涌上心头。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市政府就非常重视文化教育。早在1980年就创办了深圳广播电视大学,这是深圳市第一所公办高等院校,主要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李少琳珍藏了三十多年的深圳广播电视大学领书证。
1986年我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考入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当时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非常辛苦,每个学期末都由中央电大统一出卷考试,一些同学因为工作忙,考试无法通过,不得不放弃学业。经过3年系统学习,我顺利通过各科考试,获得了大专毕业证书,毕业论文《浅谈人才流动》获得校1989年度校优秀毕业论文奖。
1986年12月20日,作为当时首个投入使用的深圳“八大文化设施”,位于荔枝公园旁的深圳图书馆正式开馆。2006年,位于福田中心区的深图新馆开馆,而原深圳图书馆馆址投资改建成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这是李少琳珍藏的深圳老图书馆换证手续费凭证。
位于红荔路的深圳图书馆,曾经是深圳八十年代的标志性建筑。记得深圳图书馆刚开馆前,《深圳特区报》报道了图书馆即将开馆、办理借书证的相关信息。
因为第一批办证数量限制,那天早晨6点多,我们从居住的位于中航苑的单身宿舍,骑自行车到深圳图书馆,排队等候,终于如愿办理了借书证。后来换证第一代借书证还给了图书馆,唯有换证手续费珍藏到今 。
(本文由李少琳投稿)
编辑 林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