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个各只有6.5x1.8x1.8cm的骨质方章上,微雕了《红楼梦》中的十二金钗,不但个个栩栩如生,还配有花、蜜蜂、小鸟、蝈蝈螳螂等配角,于毫发之间挥刀自如,于方寸之内展现气象万千,令人叹为观止。
8月5日,在东莞市莞城美术馆二楼展厅,记者观赏了东莞本土艺术家何锐志多年创作的304件篆刻、微雕、书画和藏书票等精品。
何锐志说,“创作雕刻有好几种,有浮雕、圆雕、空雕、浅雕,微雕属于浅雕,是雕刻中要求最高的一种。十二金钗来源于红楼梦,为了更好地表现出来,我看了许多书,参考了很多资料,准备了5个多月,这其中要定尺寸、人物和文字比例、内容颜色、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要考虑很多问题,然后,根据这个线索开始刻制。刻制时人物最难,而人物最重要的是开脸,脸开好了,其他就好办了。我开始设计的时候,追求漂亮,例如人物的眼皮要双眼皮,精益求精,然后再请画家提意见修改,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上除了主题人物,包括一些花、蜜蜂、小鸟、蝈蝈螳螂等配角都有,内容比较丰富有生气。这组作品制作完成花了10个月的时间,对于我来说,是用时最长的。”
除了这组十二金钗,诸如在1x26x0.1cm舌刮上雕有人物、小桥、船等富春江十里画廊的《富春山居图》、在筷子上雕“益有延年,恒得天佑,淡于名利,人方乐康”、在骨质大勺上雕《洛神赋》等等,无不显示其微雕功底之深厚。
莞城美术馆馆长谢钧说,何先生的篆刻作品刀锋挺锐,笔意劲秀,看完顿觉方寸之间,乾坤乃大;而其微雕作品更是在毫发之间自由行走,展现的生动形象需要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细致端详,观后感慨确是历代极少流传之“绝技”。
这个由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指导,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和文史委员会、东莞市莞城街道办事处主办,东莞市莞城美术馆 承办的“细微之处见精神—何锐志微雕艺术展”,8月5日开展当天,就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往参观,展期将至9月4日。
据了解,何锐志是东莞莞城人,幼承家训,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青年时代入伍学医,转业回莞后一直从医至今。因为有良好的书画功底,在篆刻技法方面经邓祖颉、汪新士等大家指点,进步神速,在国画方面又得胡宇基大师点拨,在人物、花鸟创作上获得更深的领悟。这为他以后的篆刻、书画尤其是微雕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何先生微雕创作日趋成熟。尤为可贵的是,何先生并非职业艺术家,他的主业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长期的职业习惯和创作经验,使他在医学和艺术上找到了平衡点和共同点。
何先生说,看病的时候,我会把病人当作一件艺术品,他从我这里走出去的时候,不能留下一点瑕疵;创作的时候,我把有瑕疵的作品当作“病人”,病没好完,绝对不允许“出院”。这种科学严谨、务求完美的敬业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