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下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京召开“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研讨会”,与会教育专家一致对作家莫言提出的“缩短基础教育学制”表示反对,认为其观点缺乏理论支撑与科学依据。
“莫言无知无畏敢说,不懂教育”
关于12学制的质疑一直存在。今年两会期间,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建议“将12年学制改成10年一贯制”。他的建议得到了众多网友支持。他们认为,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制太长浪费时间,高三、初三就是复习,小学5年上完也没问题。
“应试教育是一个高利害、强选拔的机制”
“应试教育是一个高利害、强选拔的机制,你改成10年后,8年学点东西,剩2年照样复习应试教育。改成3年,前两年就把内容给学完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原校长王本中说。
其实,国外升学同样需要准备时间,美国高中升大学有1年的准备时间,英联邦国家则有1至2年的预科时间。对此,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认为:“我们的特殊性在于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学都是强选拔体制,三次选拔牵扯到所有学生,全部打乱重新分配,如此强度的选拔形成了严重的问题。”
“很多少年班学生上了大学不适应,因为心智没成熟”
实质上,莫言“儿童智能发展水平提高了,可以大大缩短学程而不影响学习”关注的仍然是知识体系的问题。可学制问题牵涉到教育、社会的更多方面。
“人的成长分为身体和心灵成长两部分。我们要注重的是成人的教育,未成年人不成熟,会有过激和冲动的行为。把存在心理不成熟的孩子抛向社会,让他们在社会洪流中锻炼游泳,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说。
“教育是连贯的,人为间断会把问题弄复杂了”
全国层面来看,除“文革”期间实施过522学制和8年一贯制外,基础教育阶段的长度多为12年。虽然莫言缩短学制的建议未得业内认可,但他推行一贯制、调整学段划分的建议和业内专家的思路是一致的。没有挑战性没有新内容的反复总会让学生厌倦。”
教育应该培养的是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对于孩子的奇思妙想应给予恰当得鼓励,而不是一味地认为与高分无关的东西都靠边站。教育要培养的是这个社会的栋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十分重要。
“孩子独立思考、形成世界观和价值判断是在初三、高中这段时间,如果能够打通,降低升学因素扰动,在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我们的学制就可以给予有力的支撑。”唐盛昌表示。
有专家表示:只有把以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为核心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知识创造和问题解决为特点的新教学、新学习,才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让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构建起每一个学校自己的课程体系,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文化繁荣。
由此,调整学制可以有,教育改革需谨慎。
来源 信德文化
编辑 王行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