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湖南省郴州市纪委监委通报曝光5起领导干部休假期间违纪问题典型案件。许多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会选择在暑期休假,或在家休息,或外出旅游,或朋友相聚,让自己身心都放松一下。此时,要注意的是,身心放松了,但纪律和规矩的弦不能松,要心中有敬畏、行动有尺度。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邀请3位嘉宾进行讨论。
江德斌(浙江台州 职员):在假期,部分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将纪律和规矩抛在了脑后,以为可以逃避监督,趁机在假期干违法违纪的事,违规接受请吃、礼品、招待、旅游等。殊不知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违法违纪行为都有迹可循,社会公众也都时刻紧盯着,积极向纪检监察提供线索。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身份特殊,随时随地都要接受外部监督,要谨守纪律和规矩,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同时,也提醒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执纪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牢牢盯住各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随时警告违法违纪人员,尽可能挽救他们,以减少无谓的损失。
雁君(四川成都 媒体人):大量的现实案例表明,节日、假期往往是一些违规违纪行为的高发期。这不仅是因为部分公职人员在节假日容易放松警惕,也因为一些违规违纪行为刻意打着过节的名义进行,典型如传统节日中的送礼之风。近几年经过各级纪检部门的强力整顿,节假日的违纪现象有所改观,清爽过节的氛围逐步形成,但仍不容放松戒备。除了纪检部门在假期、节日之前就要打好预防针,做好针对性防范,实现早介入、早提醒、早监督、早处置,更要将之纳入日常性的权力监督和纪律建设当中去。
杨朝清(湖北武汉 高校教师):休假并非真空地带,违纪违规行为同样要接受规训与惩罚;利用权力身份进行利益变现,即使再隐蔽,也会露出“马脚”。党员干部只有树立规则意识与边界意识,抵制各种诱惑,让欲望号街车及时停在该停的地方,才能让休假清清爽爽。当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些人就会千方百计地“钻空子”。这样的投机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纪律与法规的惩戒。党员干部要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时代之问,即使在休假也要对规矩保持敬畏之心,严于修身律己,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价值底色。
【特报清言】
党员干部休假也要保持“清爽”
随着学校放暑假,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也进入休假高峰期。在暑期,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休假时间长、活动范围广、接触的人比较多。这期间往往是那些别有用心“围猎者”进行“围猎”的最好时机。不管是探亲访友或者外出旅游度假,那些“围猎者”都会以关心、慰问的名义或借口,安排盛宴、陪游、接送、送土特产等进行拉拢腐蚀。
如果党员干部放松了警惕、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就容易出问题。以为放假了自己就是“自由人”,进而欣然接受吃、住、行、游等不符合规定的“盛情”安排。事实上,党员干部与企业老板“拉拉扯扯”、吃吃喝喝,往往就是被“围猎”的开始。
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买单的老板、下属之所以财大气粗、一掷千金,并非心甘情愿,说白了看中的是金钱答谢、权力关照。占了人家便宜,迟早要还回去的,甚至自己也被利益集团裹挟无法自拔,最终堕入腐败的深渊,等到被曝了光,受了处分,再追悔莫及,也为时晚矣。
在单位上班也好,外出休假也罢,无论何时何地,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身份不会变。时刻要讲政治、守规矩,把纪律挺在前面,就算是在假期也要做到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吃的饭不吃,不该见的人不见,不该去的地不去……保持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