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实施科技创新能力跃升工程 鼓励0到1创新
读特记者 闻坤 姚卓文
2018-08-06 07:53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鼓励自由探索式研究,鼓励0到1的创新。”日前,深圳市委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要实施科技创新能力跃升工程,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创意之都。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更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系统布局和科技创新平台系统安排,超前谋划布局影响未来格局的重大创新活动,在若干领域争创全球领先优势,实施高等教育卓越发展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勇当国家“非对称”赶超战略的尖兵。

强化长板补齐短板

科技基础设施犹如水电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基础研究,在《决定》中再次得以凸显。

《决定》提出要实施原始创新“补短板”计划,聚焦大装置、高平台、前沿领域,从国家发展需求出发,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研究,鼓励0到1的创新,强化自主创新成果源头供给,争取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系统梳理深圳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以“突出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为要求,深圳对标国内外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强化长板补齐短板,提出了这一“补短板”计划。

《决定》提出规划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施大科学装置群带动战略;前瞻布局一批高水平重点实验室,力争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取得重大突破。

科学研究重在聚焦前沿。《决定》提出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在物理、化学、医学等领域,组建一批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此外,布局一批新型基础研究机构,力争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取得重大突破。

深圳市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俞大鹏表示,深圳设立高水平、国际化的基础研究机构将补上短板,非常及时。没有基础研究,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也走不远、飞不高。

加快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基础研究成为重中之重。《决定》提出探索设立深圳自然科学基金,组建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遴选项目、确定方向,鼓励自由探索式研究。

为城市创新提供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

高校是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深圳吸引创新人才、夯实创新地基、提升创新能力、完备创新链条的重要功能。为此,《决定》提出,实施高等教育卓越发展计划,突出高水平办学目标、国际化办学路径、创新需求办学导向,发展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建设全国高等教育高地。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通过自主办学和合作办学并举,以创新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弯道超车。深圳高等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高校对深圳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作用日趋凸显。

多年来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圳大学党委书记刘洪一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高等教育的创新必须先行,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真正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有更多原创的科研及学术成果;“立地”就是要扎根深圳,服务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在引进高端领军人才方面要更注重引进富有潜力、富有创新性的中青年科研人才。

如今,深圳高校的人才集聚效应日益明显,已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和培育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市高校全职院士超过20名,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合计300余人。2017年南方科技大学汤涛副校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深圳高校产生的首个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两名外籍教授也分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我们更为在意和追求的是,努力构建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将高等教育打造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名片,为深圳扛起科技体制创新的旗帜,为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撑、智力支持、文化引领。

编辑 赵偲容

(作者:读特记者 闻坤 姚卓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