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正阳社工助残疾人家庭式抱团,融入社会实现就业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赖心健 文/图
2021-04-01 10:46

记者从东莞正阳社工获悉,由东莞正阳社工运营的洪梅镇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下称“康就中心”)积极为洪梅镇16-59周岁精神、智力等类别的残疾人创造良好的社区康复环境,为学员提供庇护就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康复训练、日间照料、心理咨询、社交娱乐等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2020年,康就中心策划了“展翅——残疾人就业融合计划”,开始探索“社工+残疾人”的就业模式,把学员集体带到工厂车间。在服务过程中社工作为就业辅导员,全程陪伴残疾人参与就业,帮助残疾人能力成长,逐渐适应岗位工作,实现稳定就业和增收。

关注学员自主就业难稳定问题

记者了解到,2017年4月,正阳社工进驻洪梅康就中心,积极带领学员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社工发现不少学员具有就业潜能,就为他们推荐就业。

然而,现实很残酷。“工厂看过简历后,就问我们学员是肢体残障还是精神残障,表示不招收精神残障学员。”正阳驻洪梅康就中心主管尹柳平介绍,工厂对于招收残疾人的顾虑很多,先要考虑学员的能力,岗位是否合适,还有学员的精神状况是否稳定。

有的学员在家人的帮助下找到工作,过了不久又回到了康就中心,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很多次。“学员反馈,自己一个人在陌生的工厂很难适应,而且不知道如何与工友相处,工友也时常在背后议论他们。”尹柳平坦言,很多学员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社工也会到工厂去跟进,过了一段时间,情况依旧。“社会对残疾人的标签化无法消除,认为残疾人没有工作能力。”

学员自身能力的不足也给就业稳定性带来很大的挑战。学员阿能(化名)去面试时,经理一眼就选定了他,并且签订了劳动合同。部门组长曾向尹柳平反馈阿能工作认真,一大早就到了工位。可是过了一个月,阿能主动回到了中心。“他患有痛风,需要每月治疗,精神状态也不稳定。”厂里体谅阿能,每次请假都批准,也很希望他在那里工作。社工多次和阿能沟通,最终他还是拒绝回到厂里。

残疾人标签化、不可控、不好管理使得企业不愿意招用残疾人,同时残疾人自身能力的不足如对岗位工作不胜任、与工友的相处、自身身体受限等因素给残疾人就业稳定性带来很大的挑战。“在这些情况下,残疾人就业存在很大的困难。长此以往,学员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尹柳平说。

以家庭式的形式陪伴残疾人就业

学员渴望就业却又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独立就业的现状,让康就中心团队陷入深思,如何缓解学员的就业问题,成了团队工作的一大难题。

“学员在我们庇护工场可以做得那么好,为什么不把工场的生产线搬到工厂呢?”2020年,康就中心策划了“展翅——残疾人就业融合计划”。

据了解,项目以实现残疾人就业为目标,计划通过三个阶段来实现。第一阶段为残疾人能力孵化阶段,依托康就中心资源,就业指导师帮助有就业意向的残疾人康复就业能力,通过康复训练,使得残疾人具有一定的就业工作技能与能力。第二阶段为精准对接,中心链接为残疾人提供实习就业机会的企业,根据企业的要求组建适合的就业队伍,走进企业帮助企业生产。第三阶段为实现就业,残疾人在进入企业生产的过程中,自身的能力得到成长,企业对残疾人也有一定的了解,愿意达成长期合作,录用残疾人就业。

“之前的模式是学员独自出去找工作,我们在中心为他们做康复,他们有能力了就到工厂工作,遇到什么问题都由他们自己解决,我们社工定期去跟进。”尹柳平介绍,之前的模式需要学员自己独自面对众多的压力,学员个人能力不足以应对。如今抱团就业,学员们一起解决问题,可以相互依靠,相互支持。

2020年9月,东莞市道滘镇某工厂发来订单,团队带领6名学员到厂里加工货物。“厂里的负责人很放心,由我们管理着学员,他很高兴地接受这种模式。”原本只是加工一批货物,负责人邀请团队再做多一个星期,加工另一批货物。

此次尝试,学员的收入一下子增加了。6名学员两个星期的收入,总计1800元,对比当月庇护工场的收入,36名学员合计才800元。尹柳平表示,以往工场收入最高的学员只有100多,现在只去了两周,收入比以往多了很多。“学员在领到工资时,笑容比以往都灿烂。”

2020年12月,工厂再次发来订单。“9月拒绝去的学员,这次很踊跃地报名。”在工作过程中,学员之间的配合更加密切。之前来过的学员积极带领第一次参加的学员,指导工序和操作。“如有速度慢了,就告诉怎么操作才能快;哪道工序出错了,也帮忙指正,演示正确的流程。”

学员自信心提升,就业意愿增强

社工带领和管理,学员抱团就业,带来的效果让团队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学员家属也开始支持,工厂也愿意接纳。

学员阿伟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家人一开始并不愿意让他出去工作,认为他没有工作能力,更担心他一个人在工厂里受到欺负。“阿伟虽然不善表达,但是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在工厂里他很自信,我们也放心让他帮忙管理其他学员。”尹柳平把阿伟在工厂里的表现如实告诉家属,家属的态度慢慢开始发生了改变。家庭式抱团就业减轻了学员家庭对学员就业的担忧,同时也增强了家属对学员就业的信心。“他妈妈听说我们是团队进厂,而且是社工在管理,她也就放心了,而且表示支持阿伟跟着团队出去。”

据介绍,参与外出就业的学员个人就业能力、收入得到提高同时,个人也变得更加自信。学员自信心增强,就业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尹柳平介绍,中心一名叫阿欢(化名)的学员,在外出就业后,个人对就业有了信心,在外出就业活动结束后,她通过努力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实现了稳定就业。

接下来,康就中心将继续搭建学员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帮助残疾人去标签化,树立自强、自立的形象,让企业能了解与接纳残疾人,解决残疾人就业困难。

今年3月30日,东莞·鲁甸康园中心负责人程勇一行到东莞市交流学习,实地参观了该中心的运作模式和先进服务经验,对中心这些年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表示希望日后能够加强沟通交流,共同促进残障人士康复就业服务工作的发展。

(原标题《东莞正阳社工助残疾人家庭式抱团,融入社会实现就业》) 

编辑 许舜钿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雪松 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赖心健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