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不确定、英国脱欧风险尚未充分暴露……面对复杂动荡的资本市场,亚洲权益类投资正受到越来越多投资人的关注,成为新蓝海。相反,印度正受益于人口红利、港股估值处于10年以来最低位、A股刚经历股灾等亚太经济现状,让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因受到资本流入增多以及基本面回升的影响,印度、香港、中国等亚太国家的投资机会逐渐显现。中长期来看,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的环境下,亚洲相较于其他经济体或将保持持续增长,有利于亚太权益类市场的长期投资发展。
亚太经济稳步前行
亚洲开发银行在《2016年亚洲发展展望》的报告中表示,2016年和2017年,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坚实表现抵消了美国加息时点不确定带来的影响以及近期英国“脱欧”公投引发的市场震荡。
若英国彻底退欧,则英国从全世界范围内的进口将在两年时间里减少25%。但目前对英国出口仅占亚洲国家GDP的0.7%,亚洲GDP因此减少的幅度也不到0.2%。所以,英国退欧只会对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有限的影响。
印度、香港、中国具长期投资价值
就现阶段而言,受益于低估值,经济持续增长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印度、中国及香港作为亚太经济体中份额占比较大的市场具有长期投资空间。
印度:受益于人口红利,经济突飞猛进
2016年第一季度印度GDP同比增速达7.9%,比中国一季度增速高1.2个百分点,成为2016年全球新兴市场的最大亮点。短期内,印度制造业增加值和固定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有望进一步加强,支撑GDP维持7.5%以上的较高增速。
联合国统计显示,到2050年,印度将成为世界最大劳动力市场,占全球劳动力的18.8%。印度一直将劳动力世界第一视为晋升世界经济强国的基础力量,而这意味着印度需要充分释放自身的“人口红利”。究竟“人口红利”如何利好经济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国家的进行分析:
根据世行和IMF联合报告显示,世界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是拖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劳动力、投资、科技创新对世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自1900年以来全球人口红利在日本、美国、台湾、韩国以及中国等国家交替出现,在人口、制度、科技等红利下全球需求扩张。但随后以下国家先后进入老龄化,投资率出现下降趋势,全球经济潜在增长动力下降。
印度经济存有潜在的巨大需求,而经济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带动需求端的壮大。过去5个月中,在一些核心板块如水泥、钢铁、电力和石油行业中都呈现出两位数的需求增长数值趋势。
诺亚财富研究与发展中心刘晓政表示,印度经济的复苏将带动实体企业的发展,企业盈利面的不断扩大使得股市正处于发展拐点。如果经济加速上涨,那么全球股票投资者或将把主要目光投向印度股票市场。
香港:危机中爆发投资空间
2016年以来“黑天鹅事件”频发,金融市场风险加剧。然而在股市走势未有明确方向之际,内地投资者成为港股最坚实的支持者,南下交易的港股通6月22日使用33亿元人民币,为香港市场14个月内最大吸资额。
目前港股的估值市盈率只有8.9倍,而其他股票市场同期PE都在13倍以上,可以说港股这种10倍以下的整体市盈率非但相对于A股,相对于全球市场都是低位。而且,目前港股的估值处于十年来的底部,基本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底部的估值水平。
退欧公投导致美元走强,人民币短期承压。由于内地投资者对外投资渠道有限,人民币对港币现阶段贬值和未来贬值的预期增加了内地投资者将人民币兑换成港币的意愿,形成沪港通“南热北冷”的格局。现阶段一系列影响使得港币资金面更加宽松,从而支撑港股有更好的表现。
“深港通”开通等政策面利好因素影响,内资会加速布局香港市场,届时香港市场会迎来一波向上行情。因此,业内人士认为,港股作为价值投资者的天堂很可能成为近期内地投资者避险保值的选择,而基于亚洲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而言,欧美股市的风险波动概率较大。
中国:存量博弈格局延续,金融改革成破局驱动力
对于刚刚经历了股灾的A股市场而言,结构性行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从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看,结构趋于优化。从高净值人群境内可投资资产结构的变化看,股权类资产需求上升。在资金供给方面,预计2016年全年新增资金供给较2015年会出现萎缩。
在资金需求方面,预计IPO和再融资规模将会回归正常水平,但定增解禁以及私募产品开放赎回将会给全年市场资金面造成较大压力。整体来看,全年市场资金面处于存量平衡博弈且略微偏紧的状态。
目前整体A股估值趋向合理,中小创股票仍然昂贵。科技板块估值最高,金融地产板块估值最低,同时消费板块也享有较高的估值。盈利大幅好转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ROE相比上一季度反而下降。此外,比较中国市场与美国前期五次并购重组经验,经济转型、资本市场繁荣以及法律环境是促使并购重组潮出现的三大主要驱动因素。
放眼未来,注册制改革仍将是股市制度改革的核心,将会为股市长期可持续发展与繁荣奠定基础。此外,未来养老金、新增保险资金和海外机构投资者等长期资金将陆续入市,也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
诺亚财富研究与发展中心金海年认为,下半年A股市场依然为存量博弈,呈区间振动趋势。打破目前股指存量弱势博弈的驱动力在于(供给侧)经济改革的成功、深港通开通及其他政策预期。
新兴市场(亚太)基金近期表现亮眼
自金融危机以来,伴随着疲软的全球增长前景、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上升的估值,各大类资产的回报率普遍偏低。贝莱德预期,未来五年中,或将只有私募股权和新兴市场股票能获得6%以上的收益。
短期来看,高估值令市场对美国股市看法谨慎,而英国脱欧公投及一系列地缘政治风险又使得欧洲股市的回报预期降低。相对之下,现阶段新兴市场股市更具投资价值。全球几大以亚太市场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基金自2016年以来也取得了正收益。跟踪长期指标来看,基金收益和波动率均优于同期指数。虽然全球市场经济发展前景、金融市场和政治环境都存在风险,但现阶段,新兴市场国家已被放入了大部分基金投资标的观察池中。
综上所述,因受到资本流入增多以及基本面逐步回升的影响,印度、香港、中国的投资机会在短期内逐渐显现。从中长期来看,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的环境下,亚洲相较于其他经济体,或将保持持续增长,有利于亚太权益类市场的长期投资发展。
退欧公投导致美元走强,人民币短期承压。由于对外投资渠道有限,人民币对港币现阶段贬值和未来贬值的预期增加了内地投资者将人民币兑换成港币的意愿,形成沪港通“南热北冷”的格局。这一系列影响使得港币资金面愈加宽松,成为支撑港股提升投资空间的因素之一。但同时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基于目前全球经济风险频出,大类资产波动性加大的现状,建议应选择对冲策略的投资基金来控制风险。
编辑 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