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演电影的“著名画家”刘小东到底干了些啥?
记者 杨媚
2016-08-03 04:24

 

刘小东在讲座现场 (1)

刘小东在讲座现场 

用“著名画家”来定义刘小东并不准确,虽然专注于写实油画的他不断刷新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新纪录。他涉足多种媒介,曾主演过王小帅执导的电影《冬春的日子》,侯孝贤以他为主角创作出了金马奖最佳纪录片《金城小子》;他在坚持户外创作的同时还坚持写了10多年的绘画日记,每一个绘画项目都伴随着一部纪录片的诞生;他还即将尝试利用远程信息技术进行绘画创作……

日前,由深业置地主办、有方空间承办的“尚上讲堂”第二季第二场在建设中的深业上城举行,刘小东以新近创作的《空城记》为题,与深圳人深度探究了他心目中的中国式理想生活和理想城市,并接受了记者专访。

《空城记》源于农业社会情结

自称“不懂建筑也不懂城市”的刘小东,其实一直在用写实油画定格当下世界中的人口迁移、环境危机、经济震荡等现实切面。当天他和观众分享的绘画项目《空城记》,就是2015年夏天驻留在内蒙古“空城”鄂尔多斯现场创作的作品。

6空城记

在刘小东眼里,鄂尔多斯——这个草原上兴建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最有浓缩作用的缩影,因此他选择了这里。在设施层面上,鄂尔多斯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唯独缺少梦想过上这种理想生活的人。“从机场到酒店有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一共看见了11个人,就是这么一个空旷的城市。”

4空城记

在这里,刘小东开始了户外创作。除了大尺寸画作表达农业社会情结外,小尺幅的油画作品则捕捉了这座城市的人文景观和宁静。而“蓝色”系列纸上作品,特别是对马的描绘,是对传统中国绘画风格和题材的效法。

5空城记

“城市的楼太矮太薄,不敌沙漠的刀,把无能推给风,赤膊上阵,迎接城市的光。风太大,风太快,我猛闭双眼,眼前一片血色风光……”刘小东以纪录片的片尾曲总结了自己对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态度。“我画这个城市,包括我画我的老家辽宁金城,背后的动力都在于城市化扩展带来的心理活动和生存状态的变化。我怀着农业社会情结生活在后现代,像堂吉诃德一样希望游牧民族和农业社会快回来,但他们失败了。”

7空城记

在刘小东看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痛苦来自生活与基因的冲突。“我们的基因跟一万年前没有变化,但我们的生活改变太大了,所有的痛苦和烦恼都是因为基因不够健全。无论一个城市规划得如何合理都是不近人情的,这个人情就是基因。我们规划城市建筑和交通等等的时候,如何拉近和基因的距离,才能减轻一点点痛苦。”

户外写生更接近生命本质

与刘小东对“理想之城”的思考同样让人感兴趣的,是他自成一体的绘画项目创作过程。2004年开始,刘小东逐渐放弃了利用照片进行创作,转而走出画室开始了写生模式,每到一个地方,他不打草稿、起笔就画,作品往往具有一种现场感,甚至画布上还有风沙的痕迹。有评论家将其称为“行动绘画”——一张画记录了整个行动。

比如这次在鄂尔多斯,他就在路边搭起了一个小棚,从80公里以外找来了牧民和马,在辉煌的城市建筑背景下进行现场作画。

三幅大尺寸油画中,大草原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与鄂尔多斯现代性之间的冲突跃然纸上。《空城记01》是这个农业社会故事的开端,刘小东通过新建体育场这种现代建筑和原始草原打响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间的战争。

1空城记

空城记01

接着的《空城记02》,骑马的老人象征着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正在远离。

2空城记

空城记02

《空城记03》选景是鄂尔多斯市中心广场的夜景,晚上工业社会休息了,画中人“得意”地将马骑到了市中心张扬着他们的“胜利”,这个堂吉诃德式的故事就此结尾。

3空城记

 

空城记03

他说,现场创作与画室创作的不同在于直接性。“面对一个大活人和面对手掌大的照片,你的感触是不一样的,这让绘画会有很多即兴的成分,很多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更接近我们生命的本质。”

陈丹青曾高度评价“世界范围内活着的写实画家比不过刘小东”,但也认为,在被摄影媒介主导的当代艺术语境下,写实人物画早已没落。刘小东则说,事在人为。

“整个画种的历史和对社会的反映滞后一点,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写实绘画依然很强大,它的指向性更明确,也更容易反映复杂的心理活动。具象的物体会给观众一个窗口,容易将其带入某种情境中。只要运用新的语言方式,写实绘画一样有力量,写实画家不会断根的。”

多种媒介创作只是绘画的补充

并且,刘小东每一次的绘画项目都伴随着一个纪录片的发生。每次他去画画,都会请年轻导演拍纪录片,拍摄角度由他们自行进入。

早在2006年,他前往三峡地区创作时就和贾樟柯合作了纪录片《东》。此次的《空城记》,刘小东也邀请了80后导演杨波,选择了四位当地典型人物讲述自己的精神状态。

因此,在刘小东的名字前,比“画家”更准确的前缀是“当代艺术家”,他与第六代电影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当代艺术圈里估计找不到第二个。从上世纪90年代王小帅导演的《冬春的日子》开始,他陆续跟贾樟柯、侯孝贤等导演合作过。《冬春的日子》被BBC评为影史百年百大经典,《金城小子》斩获第48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还有人说,“理解了贾樟柯的电影,也就看懂了刘小东的画。”

刘小东说,虽然当今艺术表达如此丰富,但对他而言,不论影像还是文字,都只是绘画的补充。“人的思考是多方位的,画家不单是考虑这一笔那一笔怎么画的问题,我尽量把这种复杂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绘画表达不够的我可能用日记体的文字,还不够的用纪录片,等等。但绘画于我是凝聚能量的最简洁的方式,永远不可替代。”

下一步,刘小东的创作实验也和多媒体有关。9月底,他将投入《失眠的重量》,探索远程信息技术和电脑图像这些他以往并不熟悉的领域。在长达三个月的创作过程中,他把摄像头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家乡金城三地,实时捕捉车流和人们的移动,用机器人编程转化为新的绘画,试图拼合不断演变中的混乱欲望和焦虑情绪。结果是未知的,也许画布上最终将是漆黑一片。

“不敢说多媒体是我今后的创作方向,也不意味着从此不从事绘画。至少目前未知,绘画是我能把握的最准确的门当。”

编辑 莫 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