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通过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周宏灏院士团队。双方将共同致力于重大慢性病精准医学研究,建立华南地区的重大慢性病精准医学研究平台。
此次引进的团队是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第四个“三名工程”团队,也是首个A类团队,该团队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周宏灏院士领衔。周宏灏院士是我国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学科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个体化医学奠基人。他所领导的团队长期从事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教学、研究和转化,其主要科学贡献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和证实药物反应种族差异,并系统研究其发生机制,促进世界各国药政管理和新药开发对种族因素的重视;深入系统研究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功能和机理,率先推向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应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我国首先提出和推动“量体裁衣”个体化药物治疗,创建我国首个个体化用药咨询中心,开发首张个体化用药基因芯片并推向市场,推动我国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国家管理。周院士是国际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学会创始人之一,泛太平洋临床遗传药理学会执委,创建了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并任首任主任委员,在包括《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内的国际SCI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38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和教材十余部。培养硕博士和博士后230余名,为我国造就了一支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和服务的队伍。
据了解,未来,周宏灏院士团队将在重大慢性病多组学研究、可药性靶向位点发现、验证和应用,大数据生物信息学和机器深度学习,预测预警模型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等方面对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予以合作支持,将着眼当前及未来慢性病流行和防治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依托我市预防-治疗-管理的一体化慢性病防治网络体系,致力于建立重大慢性病的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队列、系统构建重大慢性疾病的大样本生物样本资源库、建立数学预测模型,进行药物基因组学位点的功能研究及可药性评价,筛选出主要慢性病的行为-生活-环境-遗传等多维度相关危险因素,发现个性化疾病和治疗相关的新标志物,对传统基因新位点或全新生物标志物进行临床评价,开发个性化的精准预防、治疗、疾病/健康管理干预体系,以最大程度控制主要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上升势头,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健康管理水平,提升干预效果,助推“健康深圳”相关指标的实现。通过此项三名工程合作,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将有望建设成为华南地区较有影响力的重大慢性病精准医学研究平台。
编辑 赵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