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年度教师”朱晓玲:“晓”无边界 归“零”再出发

读特记者 李丽 文/图
2018-07-28 16:51
摘要

近日,荣膺深圳市光明区新一届“年度教师”的朱晓玲,已然做好了准备:“教无止境,‘晓’无边界,归‘零’再出发。”

1998年7月,18岁的朱晓玲走上重庆永川普莲小学的三尺讲台;2005年9月,朱老师扎根光明教育沃土——她说,“20年意味着经验,也意味着职业倦怠、专业瓶颈”;她问,“我将走向何处?”叶澜教授发出“新时期再出发”的号召,让她豁然开朗:一切荣誉可归“零”,而今迈步从头越。

近日,荣膺深圳市光明区新一届“年度教师”的朱晓玲,再次做好了准备:“教无止境,‘晓’无边界,归‘零’再出发。”

以充满智慧的教育之爱追寻“光明”

“我赶上了好时代,光明曾被戏称为深圳的‘西伯利亚’,近年来,这里的教育实现了蓬勃发展!”光明教育开阔了朱晓玲眼界、促成了她成长,也鞭策着她努力追寻教育的“光明”,追寻充满智慧的教育之爱。

“智慧哪里来?思考、阅读、笔耕!”十几万字的教育叙事见证了她对学生的爱,正如她被收录在张万祥老师主编的《班主作专业成长100个千字妙招》中的《别停下敲击键盘的手》所写:“作为班主任、作为教师,不停下敲击键盘的手,实则就是不停下思考的步子,不停去探寻更好的育人之方,才能走上爱与智慧同行的幸福教育之路。”朱晓玲在参与编写《30个教书匠帮你做班主任》一书、参与研究《小学班主任成功教育个案研究》广东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中,将教育智慧化作了笔尖涓涓细流的爱。

目前,她仍笔耕不辍,参与《共生式教师发展路径研究》,主持《小学中年段二十四节气诗文读写课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两个市级课题重任在肩。

以“趣读趣写”的育人理念立足“未来”

“手中有书、心中有梦的孩子,眼中有光。”朱晓玲老师立足“未来”课堂,让“当下”的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奠基。她说:“教学内容虽没变,但学生却是变化的,时代是前进的。”

    2010年9月,朱晓玲老师开始担任爱华小学大队辅导员,提炼出“四自”做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班级自己管、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阵地自己建”,把对一个班的爱,扩展到对全校学生的爱。2014年9月,朱晓玲老师调任光明新区实验学校年级组长兼语文备课组长,她着手打造“书香级组”,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课外阅读课内读”课程。她坚信:丰富的活动、经典的书籍是培育爱心最佳的土壤,是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最佳路径。

   她坚信“海量阅读”才能引领学生走向远方,并以“读与写”为抓手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在探寻“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平衡点中,因地制宜地发掘身边的景、人、事,化为教学资源,逐渐形成了“亮眼睛部落群”的“趣读、趣写”课程。以此为基础的《巧用美文本,提高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实践研究》已经结题,她依然行在路上。          

以春色满园的无私情怀传递“理想”

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深圳市优秀班主任技能大赛一等奖,深圳市青年教师录相课大赛一等奖,全国、省、市、区优秀辅导老师,广东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朱晓玲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能“春满”教育之园,她逐步开始在区内外甚至全国的舞台上丰富她的“智慧之爱”。

“是师傅带领我走进语文教学的诗意天地”,徒弟俪莹如是说;在广东省校本研修研讨会上,朱晓玲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受到专家赞许;她远赴揭阳普侨领域希望小学,传授示范课《触摸春天》;在南山与光明的班主任论坛上以“生命·激励·成长”为主题发言;在全国少先队辅导员骨干培训班上分享经验;6月21日,她刚刚完成了区级期末复习课《思维导图助力语文复习》……最新一期《光明教育》又刊登了朱晓玲的随笔《牵手夜读》,同事们感慨:“怎么你有空?”她微微一笑:“是杏坛二十年如一日的热爱,所以,我有空。”

实践不断变成论文、反思慢慢变成铅字,不间断地阅读,如风轻拂思想的芦苇,“我思故我在”,当朱晓玲以一名教师的执着,以“思”的方式证明“阅读与笔耕”的力量时,也渐渐洞晓了教育之道:“遵循教育规律,我正以一个践行者的角色,朝着‘自然而然’之境前行!”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李丽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