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意气风发斥巨资举牌上市公司,没想到遭遇市场重击。今年以来,多家此前举牌“重组概念股”的私募爆出大额浮亏。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市场监管强化,私募以往通过举牌加重组等方式获利的难度大大增加,一些不能适应新规则的机构或被迫退出市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私募举牌“重组概念”浓厚的上市公司,往往存了资本运作的心思。有些私募资金热衷通过举牌制造概念,后续往往不是通过注入一级市场低价买来的资产进行一二级逃离,就是联合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拉抬股价,或者就是赌重组、借壳等,希望一次性获利离场。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两年来,产业资本对于同业公司或者上下游产业链公司的举牌行为,已在不经意间悄然增多。从长期来看,过于简单野蛮的举牌方式会逐步离场,“新的模式越来越贴近国际市场的规则,与产业相结合、能够真正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会成为主流。”
一、宏观面
1、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听取了财政金融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汇报,财政部副部长刘伟昨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财政政策要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2、日前,银保监会启动了针对保险机构的三项能力评估工作,分别是保险机构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公司治理评估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评估。评估结果有望为银保监会对保险机构分类监管提供重要参考。
3、随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推进,有着数万亿规模的央企金融业务可能迎来调整。近期,多部门打出防范金控风险组合拳,华能等多家央企部署防范金融风险。专家认为,防止资金空转和脱实向虚,成为央企开展金融业务的底线。
4、部分金融机构MPA结构性参数获下调,广义信贷增长空间加大。记者从接近监管人士处
了解到,此次重要参数的下调将影响到被调金融机构下半年的信贷投放,调整后的信贷投放额度或将放松,目的在于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在他看来,这体现了人民银行政策的预调微调,对上半年进行考核,是指导下半年的信贷投放,效果可能在第三、四季度体现。
5、质询权是《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赋予全体股东的基本权利,但投服中心在参加了百场公司2017年度股东大会后发现,广大中小股东可谓“股微言轻”。部分上市公司存在高管人员质疑股东质询权的合法性、限制中小股东发言、针对中小股东提出的质疑选择回避搪塞等问题。
6、进入7月份以来,国资委官员开始密集调研并举行形势多样的改革座谈会。公开信息显示,截至昨日国资委官员7月份开展的调研活动已经超过了10次,并召开了央企降杠杆减负债工作推进会等多次座谈会。这些信息显示,下半年国企、央企深化改革将有新突破。
7、进入7月份以来,一方面地方陆续出台的调控政策呈现出与上半年一样的从严态势,另一方面,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释放出的继续加强调控信号,无不打破目前市场对于未来政策可能出现松绑的预期。
二、中观面
1、近期,股转公司对挂牌公司2017年年报发布的问询函迅速增加。7月24日,股转公司一次发布了16份年报问询函,7月25日又发布了9份年报问询函。至此,股转公司7月份已经累计发布了55份年报问询函,而今年以来累计的问询函数量已达150份,大大超过往年。
2、多家支付机构近日收到中信银行告知函,将于2018年7月31日关闭直连模式的快捷支付接口。对此,中信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吴军称,该行是业内首家完成快捷支付全量业务迁移工作的银行,希望成为示范,推动全行业“断直连”工作加速开展。
3、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今年以来,大股东增持出现6603次,涉及1299家上市公司,增持总金额达到769.12亿元,其中264家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增持后持有流通股超5%)增持自家公司股份。其中新南洋等四家公司更是被举牌两次,此外还出现多家公司被发出要约收购的情况。
4、抗癌原研药新一轮降价启幕。贝达药业7月25日公告,经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与39个国家谈判药品中的17个抗肿瘤品种的生产企业协商后,公司承诺,将盐酸埃克替尼片的各省挂网价格进行调整。
三、微观面
1、面对补贴政策的调整,部分光伏企业开始谋求新的出路。向日葵今天公告,7月26日,公司签署相关转让协议,拟以5.44亿元的价格将持有的浙江优创光能100%股权出售给优创创业,剥离亏损资产为转型腾挪空间。接盘方是控股股东控制的一家关联企业。
2、7月26日晚间,莲花健康(600186)公告,董事长夏建统递交辞职报告,夏建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会董事、董事长等所有职务,目前仍是莲花健康的实际控制人。至此,来自控股股东睿康投资方面的4名董事已全部撤离董事会。而另一边,安徽国厚方面的人士纷纷进驻董事会,莲花健康的控制权局面到底如何,可能很快见分晓。
3、百花村董事涉嫌损害公司利益,本人回应:相信会还事实真相。7月24日,百花村发布公告称,收到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立案告知单》,公司董事、总经理张孝清,在负责南京华威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期间,涉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条件,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
编辑 李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