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设计思考带入全新视角!国际知名设计师何见平个展华丽绽放设计互联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21-03-27 22:03

国际知名设计师何见平在中国的首次大型回顾展“daydream何见平个展”于3月27日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开幕,全面呈现这位旅德华裔设计师25年的设计生涯。

何见平,1973年在富阳出生,现居柏林。本科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并先后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自由艺术专业获硕士和博士学位,于柏林自由大学获文化史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柏林艺术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和香港理工大学等不同学府。他的设计作品获奖无数,包括华沙海报双年展金奖、德意志国家设计奖金奖、德国红点奖全场大奖、奥地利Joseph Binder金奖、伦敦D&AD黄铅笔奖、德国Ruettenscheid年度海报成就奖。他曾在中国南京、德国、日本、斯洛文尼亚、波兰、伊朗和马来西亚等地举办过个人作品展。

九大主题呈现设计理念

此次展览的展陈方式可圈可点。展厅入口两侧包满黑色的钢板,黑暗甬道两侧是顶天立地的LED屏幕。屏幕中,以Glitch形态将何见平作品碎片化编织成动态影像。1200平米的展厅,既是空的,又是满的,吸引着观众去探索何见平通过作品所展现的梦境与显示。

展览将以蒙太奇、模糊、山水、肖像、文字、艺术、阅读、形象和策展9个主题展开,全面展现何见平设计创作的形式、内容、思考与艺术溯源。他的设计作品,将与设计过程中的草稿、信件、纸条、卡片、电子邮件、照片、新闻报道、印刷打样、报纸杂志剪图等资料一同陈列,以碎片式的印象,展露深层的创作状态。

何见平Jumping He

谈及创作的看法,何见平坦言:“在理解需要传达的信息后,以何种形式传达信息,成为设计师面对的最棘手问题。但人类文明沉淀得愈深,我们的创新能力愈有挑战。有时候,我多希望苦思冥想后有拍案惊喜的一刻。”daydream(白日梦)的主题,来自何见平对日常设计工作遭遇困难后,希翼拥有的一种能力。

对何见平而言,“daydream是梦境和清醒的通道。我们在梦境中无法思考,在清醒中无法入梦。只有在daydream中,才能将现实的经历化为碎片,任其游离、发散,与清醒意识中的某个点相联结,形成一种毫无逻辑的‘获得’,由此将设计的思考带入全新的视角,从而难题迎刃而解。”不论是受甲方委托的工作,还是自发表达的创作,何见平在daydream中一以贯之地捕捉创意。

汇聚跨越25年的设计成果

仿佛开启了一次穿越之旅。此次展品中年代最早的一组四幅摄影作品《穿过》作于1995年,暗色背景中一堆针穿过苹果、柠檬、橙子,将这些水果转化为全新形态,不再光滑但却更有张力;而最新的作品是为厉槟源个展《天堂电影院》创作的海报,何见平在暗色画幅上用白色泡沫涂鸦出展览标题。

2004-Exhibition Malaysia

此次的绝大多数展品均首次在中国大陆亮相,它们不仅巨细靡遗地展露出何见平25年来设计创作的成长、演化与蜕变历程,也体现了随着数字化等技术变革,心理学、社会学与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平面设计及至商标、品牌与包装设计、广告创意、视觉传达等专业持续演进及立体化的过程。

“博物馆思维”拓宽设计价值的思考

何见平是一位兼具“博物馆思维”的设计师,他对构建历史的意识非常强。25年来,何见平完整保留了所有设计项目的全部草稿、信件、日记、明信片、电子邮件、相片、数码相片、新闻报道、印刷打样、样书、材料测试、剪报等。他花了整整三个多月,从中挑选出与此次九个章节相关的设计作品、手稿、信件、物件、收藏、册页,以小圆磁铁密密麻麻固定在包了钢板的展墙上。

2021-Li Bingyuan

设计互联认为,此次展览为宏观设计史叙事提供一个难能可贵的案例参照,有助于推进中国的设计理论研究;同时,它也让原本专业化的设计实践“出圈”进入公众视野,由此拓宽对设计价值的理解和讨论。

当日还举办了开幕论坛,由设计互联副馆长赵蓉主持,崔灿灿、广煜、Nod Young、王序、杨福东五位业界专业人士,共话何见平的设计故事。现场高朋满座,现场三百多观众,台阶走道也全部坐满了。一条直播的线上观众也多达12000人。

(原题《将设计思考带入全新视角!国际知名设计师何见平个展华丽绽放设计互联》)

编辑 董雯静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张露锋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