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专家把脉“十四五” 热议坪山文体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
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雄鹏 吴璇玲
2021-03-27 11:28

3月26日,第二届坪山文化智库2021年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召开,来自全国文化艺术界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顾问、专家委员欢聚一堂,围绕坪山区文体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进行了观点分享,大咖们都说了什么呢?

【顾问委员】

黄永松

《汉声》杂志社总策划及艺术指导,北京汉声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一直喜欢坪山,因为坪山在文化方面有着鲜明的特色。当今社会,文化娱乐化、消费化正不断渗透大众生活,日常休闲正被各种娱乐所占据,纯真童年的美好回忆逐渐远去,身边到处都是各种线上文化消遣。我个人觉得,应该让每一位居民更多了解自己身边的地方文化,通过政府积极且有意识的建设和引领,不图一时功利,逐渐形成自身长久的文化魅力,这是我的简单看法。

葛剑雄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咨询专家

坪山对于“十四五”文化发展的规划非常务实。我一直在想,中国未来怎样把旅游变成休闲?很多著名旅游地,人均停留时间越来越短,消费额并没有明显增长,是什么原因?一是现在交通太发达,二是现在旅游业非常急躁。

坪山如何突破这一痛点?从人文资源来讲,历史的人文资源也是固定的,从现实的人文资源上讲,能够跟休闲、文化结合起来,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根据坪山这几年的发展,完全有可能吸引到全国一流或世界一流人文资源。如坪山图书馆,可以请到中国一流或世界一流的学者或诺贝尔奖得主做讲座,但这个讲座同时应该跟旅游结合起来,做好具体旅游产品的设计。

总而言之,文旅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要有各种具体的措施,还要有这样一种理念,就是旅游不仅为这个目标这点时间,要把“人”的资源看成是旅游的一部分,文化是物质生活的一部分,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可以做一些具体的工作。

吕敬人

著名书籍设计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建筑和空间能够创造一个美好的景观,但最关键还是内在的人文建设,比如人文的优雅气质、人文行为的操守、人文审美的需求,坪山需要在这些方面注入更多的文化教育、管理措施,成为一个引领中国城市建设、文明建设的模板。

坪山要吸引更多人,就要把人文教育、市民教育纳入到重要的工作范畴,同时,还要跟当地文化结合起来,把本土的人文特点尽情地表现出来,即国际视野、文化聚落、善意城市,成为年轻人才发挥能力的地方。

郑培凯

著名文化学者,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加速,对深圳的认识和思考应该不光是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也要思考深圳在文化发展上的可圈可点之处。

坪山是一个新的行政区,在文化的构建上没有包袱,文化发展的方向非常清楚。往前看的话,坪山是未来产业试验区,是科技的发展前沿,可以高屋建瓴,思考如何通过文化传承与高科技的结合,转化出新的创新。同时可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之间的文化交流,运用网络力量,将坪山开发的文化、思想、艺术活动推广出去,不仅丰富了本地的文化生活,还能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

夏铸九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名誉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教授

面对全球信息化的时间加速、空间片段化、生态恶化等外在挑战,在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力量下,确立了区域空间的定位,“十四五”规划提供了吸引文化、媒体产业的公共空间、机构的基本条件。如何让地方文化在新的脉络下,产生与过往所知的不同的“乡情”?在深圳,要让移民情感转化为市民情感。例如,可以通过技术支持,利用抖音、微信、无人机,在内容上使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自然遗产相互结合,并通过网上参与,把粤港澳大湾区吸纳进来,焕发出新活力,使信息年代的流动空间跟地方空间形成一种新的关系,这样坪山才能够产生不同的市民体验和不同的城市认同感,分享时间与空间经验中的惊喜、意外的新拼贴。这是坪山文化的优势。

赵健

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原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上海大学博导、澳门科技大学博导

深圳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坪山是深圳最年轻的区。年轻它的特点就应该是试错,好奇。“大人面对年轻的小孩,最大的爱护就是宽容”,正因为如此,我想坪山的文化绝对不是要跟陕西、河南比谁更老,也不是跟北京上海比谁更深厚,跟广州比谁更岭南。坪山要发展的文化一定是其他城市没有的,坪山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但坪山如何定性文化发展的调性?第一个层次,做文化的主体是坪山的市民,坪山的全域。第二个层次,做现代性、当代性的文化。当代性是高维的,它的特点是革新和新系统的建构,它的解读是变革的。当代就是多维的,它不限专业,主要讲的是大众的传播和多维的延展,明天的文化,主要是要跟最多的民众共同分享意外、惊喜、幸福和心得。

当我们在描述坪山文化价值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尽可能注意,强调价值的宽容度,而不要太过于追求价值的精准性和针对性。正因为如此,我想坪山文化可能应该注重的是当下文明的“化入”而不是注重文明的各种专业的“技能”。

马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亚洲通讯设计联盟副主席、清华艺科院文创战略咨询中心主任

在“十四五”文体规划实施当中,面临的服务对象将有一大批迅速成长的00后年轻人,他们的品味和兴趣,是值得特别关注的。具体对于坪山而言,我希望这里能成为对年轻人最友好的区域,只要年轻人聚集在一起,相应的文化就会自然的“生长”起来,很多东西不需要特意设计,重点应是积极搭建政策、场馆等平台。此外,坪山可以在文化金融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深化文化与金融合作,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打造未来文创的种子孵化器,用金融的力量保障文化可持续发展。

王明贤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艺术史学者,中央美院高精尖创新中心自然建筑工作室首席专家,《中国公共艺术年鉴》主编

坪山的文化规划可以从时空角度来考虑,既有文化高度又有可操作性,还要注重坪山现实人文资源。建议创办中国一流的坪山人文美意中心,一方面可以拓展坪山现实人文资源、营造中国一流的人文美意中心,另一方面也是坪山文化文旅结合的重大工程,可以活化和保护利用坪山客家围屋。依托坪山文化智库,在人文科学、当代艺术、建筑、人工智能等领域发挥资源优势。也可以做旅游游学,请建筑界的专家、城市规划专家、园林专家、艺术家共同参与,为各种思想提供展示平台,也为艺术和生活搭建沟通平台。

吴晞

深圳图书情报学会名誉理事长,原深圳图书馆馆长

坪山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加强公共阅读推广,打造全域全程阅读典范,这可以充分考虑更具有坪山的特色。图书馆的建设关键在于资源和服务。坪山图书馆做了非常多的文化活动,有各种各样的海报,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种信息资源收集起来是非常好的资源。这些具有特色的资源需要去挖掘,坪山可以发展出很多特色的、资源的服务,做好这些工作,可以使坪山图书馆,使坪山的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大众,也可以小众、高端。

【专家委员】

张宇星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

现在整个深圳都在处于文化空间的大生产时期。而从文化空间最后要转向为空间文化,可能是最关键的。坪山,一个图书馆、美术馆怎么样让它生产出空间文化,这才是最重要的。怎么样从文化空间转向空间文化的生产,这可以作为坪山的一个经验。

从文化营城,到以文化人。每个人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因为坪山的一些文化活动改变了,这恰恰是文化的力量。新坪山人,更重要的是有没有给未来留下遗产,这些遗产其实需要更多的文化精英凝聚力量创造出来,未来的文化遗产,能不能在今天被重新创造出来,也是值得关心的。

孙振华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湖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关于提升全域艺术品质,我有三个建议,首先需要对过去做一个现状分析,比如“十三五”是一个什么状况?大量的数据要呈现出来,到“十四五”要有一个对比,通过对比指导将来怎样做。其次是怎么样形成特色,或是抓住未来艺术植入的重点,怎么集中力量把握坪山重点。坪山更适合生态艺术,更强调人和自然的融入,整个艺术要与坪山的空间、人的活动作为一个尺度,在这样的特色下做艺术活动。最后是我们的措施保障可实施性可操作性在哪里?提了这个规划后要让所有知道这个规划的人看得见摸得着,有落地性可操作性。

对于坪山文化智库,我认为其特色在于:一是创造了一个互联网时代智库的工作机制,我觉得我们相互之间的联系,我们的意见反馈,是一种矩阵式的,是去中心、区块链式的方式。二是形成一个智库内部的平等交流和自由讨论的生态环境。三是形成一个特别有向心力,特别有凝聚力的一种氛围,每个委员都得到了尊重。四是以活动、项目为抓手展开智库工作,而不是坐而论道,所有问题都是围绕一个具体的事情进行的,智库具体的工作方法非常务实。

朱荣远

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坪山文体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在价值观和具体的实施路径及目标的设定当中,有着很充分的表述,也把坪山过去的经验做了充分表达。首先关于对标,文化发展的标准是以什么样的目标作为一个参照或你自己制定的目标,无论是量化的指标或是在政策的制定当中是不是应该有所表达。

其次深圳被赋予先行先试综合改革试点的使命任务,对于坪山来讲是一个最好的政策资源,坪山应该是借助三年的文化立区的成就,再做进一步的发展,把坪山文化改革创新的那扇窗开的再大一点。

再者是否可以把坪山文化过去的亮点表述到坪山文化体系网络的层面上,未来的文化建设是体系和系统的问题,不是只有项目层面的亮点产生的文化现象,作为初期这种滚雪球的策略从点开始,对未来更多需要从网络和体系层面去表达,关注不同社区不同人群的文化差异,把坪山文化生态的“雨林”现象,做更加丰富多样性的表达。

最后是在文化空间方面,怎么能够把城市规划的部分和文旅规划再结合得更具体点,让规划的设施布局和文化内涵之间能够形成形神兼备的特点。坪山文化的发展目标事实上是老百姓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外化,是生活方式的气质显现,不只是我们的语言和口号,我觉得这方面是不是把政府规划常用语言当中的那些大词化解为与老百姓有共鸣的用词。

胡洪侠

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

坪山的文化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地方的文化很短时间内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三个要素:一是“人”。坪山区将智库专家聚在一起参与具体工作,才有了坪山文化一个个亮点,今后坪山应思考如何引进、吸引更多的人的资源;二是“机制体制”。文化创新要用体制机制固定下来,特别要思考如何通过机制体制将“人”吸引到这里,固定在这里;三是“声音”。坪山近年来已搭建了一些平台,如新文创博览会发出了坪山新文创宣言,接下来要搭建更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平台,发出更响亮的坪山文化声音。

陈湘波

中国博物馆学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

文化是为人服务。这个是文化规划的重要基础。围绕“十四五”规划,应该充分考虑人口的构成特点和职业特点,把握未来人口的变化,同时要充分估计到未来文化建设的投入。

文化是为人服务的。这个是文化规划的重要基础。围绕“十四五”规划,应该充分考虑人口的构成特点和职业特点,把握未来人口的变化,同时要充分估计到未来文化建设的投入。

未来,“00后”将逐渐成为文化的主要受众,同时要考虑到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是多样的,如何为市民提供好的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些方面要做更加细致的思考。

刘晓都

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坪山美术馆馆长

坪山文化智库是我经历过的最活跃的,也是最有作为的一个智库,也是因为有了这个智库,所以也有了我做坪山美术馆馆长这样的机缘。坪山美术馆在整个坪山文化的建设发展里头是定位很高,既是提升城市文化气质又普及大众美育的角色,如赵健老师说的要做当代,这就是我们坪山美术馆工作的主要方向。像孙院长说的生态艺术,都是坪山美术馆在考虑做的事。未来,坪山美术馆希望能有更多新的东西,新的空间,能够使坪山美术馆成为一个相对来说覆盖坪山主要区域,成为美术馆群,类似全域美术馆这样的生态。

叶青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住建部科技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浙江大学兼职教授,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坪山要高度重视“十四五”期间对坪山文化包括智库的延续,珍惜已经取得的成果。“十四五”期间要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和未来的时代发展的需求,从文化层面交出更多的答卷。

具体建议,街道级的重型化、大型化、综合化文体设施可以实现共享;文体活动可以和当下时尚结合在一起,比如电竞产业;可以把公共艺术和城中村改造大规模结合起来,让艺术家要进村;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跟艺术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文化和艺术的语言讲绿色。

南兆旭

出版人、深圳本土自然与历史研究者

后疫情时代,人的文化活动、旅游活动、休闲活动开始趋向于户外化,以前人的活动空间可能在家里或者是小区里,现在在郊野公园、山里,本地聚集的数量在增加,再就是追求健康。我想强调一点,就是要做下沉,全民参与,接地气。因此我建议坪山可以一年做两个大型活动,一是坪山徒步节,二是坪山跑步节。

此外,坪山作为深圳自然博物馆的所在地,全球的博物馆里面,自然历史博物馆往往是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坪山要提前将这点考虑进去,把坪山在生态文化的发展上与自然博物馆凝聚在一起,因此我建议做一个叫“博物馆馆长系列讲座”,请全球乃至全国的博物馆馆长来坪山图书馆做系列讲座,也有海洋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形成馆长讲座系列。还可以提前开始办自然博物讲解员培训,为将来的自然博物做准备。

金敏华

文化学者,《今日中国》(繁体版)执行主编

建议坪山要用新的视野、新的思维对坪山进行“再叙事”。如东江纵队是坪山非常重要的资源,这里是东江纵队司令部,而过了大鹏湾就是香港西贡,它和这些地区有很多的关联,在梳理和挖掘坪山本土资源时,需要用一种更大的视野,或用新的观念去重新思考。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坪山可以结合研习径的思路,同时发动智库专家力量,往本土旅游文化资源上注入内容,做好坪山再叙事工程。

樊林

批评家、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

我的建议只锁定一个关键词:在地性。坪山整体融合需要体现在时空维度和时间维度,考虑过去、现在、未来;也要考虑文化各行业的融合、合作,形成“叠加态”。一方面持续关注原乡文化,第二个是更加细化历史条件调研,把握文化、艺术的生态层面多元、复杂性。可以不做经典化的类比,但是只要锁住生成的新的东西,这就是智库最大的贡献。

韩湛宁

深圳亚洲铜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顾问,澳门科技大学设计学博士

坪山文化智库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外界的关注,未来要怎样发展,应该形成一个机制,在“十四五”的规划中应当对智库的机制进行一个界定,以对未来的发展形成一个制度保障。

同时,要思考怎么把坪山文化建设上积累的这些专家资源下沉下去。另外,可以提出坪山语言文明共识,我们推动什么,我们倡导什么?什么是真正的文明语、敬语?可以通过做一个小节目一期一期往下做,一个视频节目也好,或者做成图书馆的小品牌,形成坪山自己的文化价值或者文化观点。

陈悦成

天工当代创办人,紫苑文化机构创办人

在“十四五”期间,坪山可以在文化与金融相结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联上做一些探索。坪山这几年打造了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等一批物理空间,对客家围屋进行了改造,让更多人了解坪山,知道坪山,也吸引了更多人来到坪山。新建的人文空间如何与坪山优良的生态资源互动,同时让来到这里的人加入到这种互动当中,推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张宇

汕头大学公共艺术专业教授

建议坪山引入“公共艺术百分比法规”,在坪山推动中国首个公共艺术百分比法规的形成。这将对于坪山的整体文化建设,特别是坪山在全国文化领域的形象,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成立“坪山区城市建设公共艺术专业委员会”,主导坪山的公共艺术发展与建设。引入第三方公共艺术监管机构,以严格的要求提升坪山的整体城市形象建设。建议坪山城市发展的前期(公共)艺术规划,在规划某些区域的建设时,将(公共)艺术列入整体规划范围,以提升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多渠道推动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进一步确立政府对于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坪山流动美术馆”,促使坪山成为国际艺术家的“流动展场”。

唐克扬

建筑师,独立策展人,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

除了有文化内涵的地标建筑内发生的正式活动,建议坪山还要增加更多人与城市发生密切交流的普通界面;适当拉近人跟城市文化活动的距离,重新塑造因上位规划缺失的合宜城市空间尺度;在城市中塑造相对稳定,随时可达的意义核心(比如重点发展一个24小时书店,一个城市驿站等等);在内涵上适度增加文化活动的多样性。

王俊

坪山文化馆馆长

文艺是文化事业中的核心层。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催生名家名作,对“十四五”期间坪山文化的跃升式发展至关重要。如果说有什么能成为牵引坪山文化事业往上走的“牛鼻子”的话,那一定是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所以我建议规划中确立几个坪山文艺的突破口,下大力气创精品、出人才。

在这一点上,新成立的坪山文化馆可以发挥主力军、先锋队作用。要把重点放在激活本土文化资源、培育在地文艺人才上面。通过引领性的文艺创作项目来锻炼队伍、培育人才、检验机制、扩大影响。希望五年后的坪山是名家荟萃、名作闪亮的驰名文化胜地。

魏甫华

文化学者,深圳海天出版社副社长

互联网时代的城市边界,更多的会以文化的来界定。坪山文化的一个最大特点在于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成长性,这个不断成长的文化主体是年轻人,所以坪山应该创造一种机制让年轻人参与到文化创造中来。年轻人是数字市民,而且出生就是全球性的数字市民。坪山下一步的发展可以在网络主播以及电竞等数字文化产业方面进行发力。此外,坪山应该探索发展公益性文化基金,通过公益文化基金会慢慢地把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机构纳入进来,建设基金会模式下的运作体制。同时设立坪山文创投资基金,做内容产业项目的孵化器。

周立民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坪山有很好的历史文化资源,坪山也有非常好的自然资源,文旅融合,就要考虑在深圳东部怎么能把各种资源统成一盘棋,打造深圳东部旅游文化休闲的新地标。

此外,坪山的文化发展,还要重视自身人才的培养,让文化发展有后劲,有实力。归根结底,文化比的还是人。

坪山文化的发展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积累,可以再生,借鉴,传播……希望坪山能够及时梳理、总结、保存和生发既有的文化成果,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华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代城市生活的人类个体,不能只顾及更快更忙更有钱,也要考虑诗意地栖居,尝试慢生活。在这方面,深圳应该走在前列,为全国树立可参照的榜样。具体来说,文化事业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有限度地谈创新,如果没有足够的保护和传承,上来就创新,就必然破坏传统、遗忘历史,我提出的口号是“传承以创新”。对于自然博物馆的建设,要特别注意收集与深圳本地相关的自然物、人与自然互动的遗物,只有做到足够本土化才能成为跻身世界前列的博物馆。另外希望坪山区继续做好每年的“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活动,也可以启动坪山“发现自然”摄影比赛,鼓励公众参与,扩大坪山在全国、全世界的影响力。

宋建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顾问

坪山要突出面向本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着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要促进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要制定具体的规划和政策,支持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业通过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依托国家文化大数据库的建设和运用来发展文化产业;要对标志性文化产品生产、文化活动和文化设施建设作出规划,充分发挥智库专家的作用,打响坪山的文化品牌;要打造高水平的国有文化运营主体,按照企业模式打造新型文化产业主体,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并运营本地文化产业资源。

韩家英

韩家英设计公司创办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

我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来看,什么东西能让人在坪山待得时间更长,或者说给别人更多理由在坪山,从这个点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十四五”规划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具体的表达,以点带面,怎么把这个区域打造得更有机,更舒适有趣,这些对未来更有战略价值。怎么通过这些规划、活动的开展让坪山的黏性更大?我觉得需要加大具体内容打造的力度。尤其是在设计上面,各个领域各个板块的设计还是需要特别大的投入。比如南兆旭老师的跑步路线图,如果能有更多的指引,让人觉得跑的时候会是很舒适很有趣的,发挥坪山生态的野趣,以及坪山人文的特性。其实坪山这几年已经具备了这样的雏形,而且每个点都弄得挺好,建议能在这上面再加大最有效的投入。

辜晓进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深圳日报》总编辑

面向“十四五” ,需要给未来的文化发展提出一些量化的目标和具体的依据。例如规划多少场文化活动,多少展览,提出这个目标或数据的人口学依据是什么,以及坪山文化消费人口的规模结构,并找到量化数据间的关系。其次,在革新生产传播方式(打造全域影视化)上,如何考虑如何满足市民的资讯生产、传播需求。特别是本地资讯做为刚性需求,如何实现更有效的生产、传播和服务。

张之杨

深圳市局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iNgAmE)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在文化建设方面,建议做一些更接近居民的项目,像颗粒一样渗透和自然融合的建筑;注重从地标到友好环境的转化,以市民的到访率作为指标衡量建筑的价值,在与全球比肩的潮流之外,做一点安静的思考;要重视细节,建筑不一定需要夺人眼球的形式,而是更多考虑人性尺度,在衡量优秀建筑环境指标上做一些新的探索。可以放慢脚步,从细节出发,打造更多高品质的公共空间。

编辑 彭健雄 审核 汪新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雄鹏 吴璇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