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共建 圳在帮扶 | 打造一支帮扶“铁军”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李红淼 罗诚 桑晓 朱洪达 文/图
2021-03-26 20:49

产业共建、民生帮扶、精准扶贫……2013年始,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河源历经三轮,常年有近400名深圳干部扎根帮扶一线,他们坚持党建引领、真抓实干,与河源广大干群一起通力合作,取得丰硕帮扶成果。至2020年,由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21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省定脱贫标准并完成退出程序,河源8个产业转移园累计落户项目1520个,建成投产项目1096个,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591家,产业呈集群式发展。

日前,省发改委聚焦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工作,特地派专家组前来调研,深圳对口帮扶河源亮出“成绩单”。本专栏自即日起,从队伍建设、产业共建、民生帮扶、精准扶贫、讲好扶贫故事等五方面着笔,陆续推出深河帮扶“成绩单”系列,敬请垂注。

(一)打造一支帮扶“铁军”

河源源城区埔前镇上村村委大楼,三楼有间小小的办公室,不仅是办公室,更是黄旭军的“家”,自2016年5月到任大鹏新区驻河源市埔前镇上村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以来,近五年时间,黄旭军都住在这里。

身为女干部,深圳市妇联派驻河源市和平县贝墩镇共荣村的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吴锦绣也不例外,她也是住在村委三楼,半夜要下到楼下上厕所,农村的夜陌生而寂静,令人心怕怕,但吴锦绣一直在坚守,毫无怨言……

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历经三轮,常年有近400名干部活跃在对对口帮扶第一线,此间仍在坚守的有371名帮扶干部。他们卷起裤管弯下腰,深深地扎根在泥土里,守着日落日出,体会着这片泥土里的欢笑与叹息,陪伴着这里的村民走出贫困,迈上脱贫攻坚的征程。

有了帮扶“铁军”,才能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这种“浸入式”的帮扶,正是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对帮扶干部最基本的要求。据介绍,为了锻造一支帮扶“铁军”,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下称深河指挥部)从来就把对帮扶干部队伍的管理与服务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一方面,跟踪推进省、市关于帮扶干部各项福利政策的落实工作;一方面狠抓队伍的作风建设与业务提升。

深指挥部组织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保持帮扶干部学习常态化

2020年1月17日,自新一轮深河指挥部帮扶干部进驻河源以来,深河指挥部积极落实《关于完善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口帮扶协作机制的意见》(粤办发〔2020〕5号)文件精神,以经济特区、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以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标准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助力河源率先振兴、全面小康、同步现代化,努力打造区域对口帮扶工作示范工程。

2020年初,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正好是新旧两届帮扶干部交接关键时期,尤其关键的是,还不能误了脱贫攻坚的正常工作。所有干部必须边熟悉边交接边学习,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帮扶。在这里,深河指挥部祭出了“高招”,那就是“六个一遍”的要求:要求新旧帮扶干部把文件资料仔细整一遍,将工作要求交清;把贫困村和共建园实地走一遍,将帮扶情况交明;把财务认真核一遍,将家底交准;把有关部门真诚访一遍,将工作关系交好;把贫困户挨家挨户访一遍,将贫困情况交细;把扶贫项目逐项察一遍,将工作成果交付。围绕“任务、经验、人脉、档案”四个维度,新旧两届帮扶干部做到了无缝衔接,实现了思想不散、工作不断、干劲不减的预期目标。

深指挥部组织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保持帮扶干部学习常态化

随即,深河指挥部首要抓的工作即是队伍建设,该指挥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工作的通知》,领导干部与党员和职工一对一、面对面说廉政作风、谈工作生活、听意见建议、指问题不足、提要求期望,凝聚帮扶合力。推动河源组织部门从全市遴选了11名干部到深河指挥部挂职,根据派出部门和专长领域分配到各组(室),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与此同时,为提高帮扶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深河指挥部十分注重保持帮扶“铁军”的学习常态,2020年,联合举办了河源市全市省定贫困村第一书记培训班,提升扶贫干部,成功推动河源“党建为村”市级总号正式上线、全面开通,为河源基层党建和第一书记开展工作提供更多保障。

这样扎根泥土的“浸入式”的帮扶、高强度的工作,不仅助力贫困村脱贫,对于帮扶干部们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人生阅历,帮扶干部们普遍表示,自己“获益良好”“收获满满”。

(原标题《深圳对口帮扶河源亮出“成绩单”系列之(一)|打造一支帮扶“铁军”》)

编辑 许舜钿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王雯 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李红淼 罗诚 桑晓 朱洪达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