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弄清反对派参选的“红线”?泛民,该醒醒了!

香港商报
2021-03-25 11:02
摘要

大香港市民坚定支持全国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真心渴望通过这次修法,让香港摆脱无休止的吵闹纷争,让社会走向安定繁荣。

3月24日,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出席香港各界“撑全国人大决定 完善选举制度”连线递交联署签名成果仪式,并与“连线”召集人谭耀宗、李慧琼、吴秋北及参与签名活动的义工、学生、青年、专业人士代表进行交流。“连线”总召集人谭耀宗介绍了这次签名活动的情况,并递交逾238万的签名。

中联办副主任陈冬、何靖参加递交签名成果仪式。(图:新华社)

中联办接收“连线”联署签名成果

在昨日仪式上,“连线”总召集人谭耀宗介绍了这次签名活动的情况,并递交逾238万的签名。李慧琼、吴秋北和4位市民代表在发言时表示,他们在参与签名活动中真切感受到,广大香港市民坚定支持全国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真心渴望通过这次修法,让香港摆脱无休止的吵闹纷争,让社会走向安定繁荣。

香港各界“撑全国人大决定 完善选举制度”连线由多个爱国爱港团体和代表人士共同发起,从3月11日至21日,连续11天开展以“撑全国人大决定 完善选举制度 落实爱国者治港”为主题的签名活动,累计发动义工4万人次,派发宣传单张140.5万张,收到香港本地有效签名2385732个,其中线下签名1211869个,网络签名1173863个。

骆惠宁表示,他一直在关注“连线”发起的签名活动。看到从特区政府官员、立法会议员、政团社团骨干,到基层劳工、青年学生、少数族裔,都在踊跃参加。他指,如果说,在前几天一百场座谈和走访中,听到贯彻人大决定的积极建言。那么,在这次238万联署签名中,则看到支持人大决定的广泛共识。中联办会尽快把这厚重的民意转报全国人大常委会。

落实人大决定是各界共同责任

骆惠宁说,这次签名活动,彰显香江之畔的浩然正气。透过这一摞摞签名册,深切感受到广大市民对中央及时拨乱反正的真心拥护,感受到各行各业对“黑暴”“揽炒”的深恶痛绝,感受到香港社会反对外国和境外势力干预的坚强决心。正可谓民意浩荡,不可阻挡。

骆惠宁指出,下周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审议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修订草案,接着香港本地要配套立法。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决定,是特区政府、立法机关以及香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只要大家都能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香港的整体、根本和长远利益,团结起来向前看,香港就能迎来长期繁荣稳定的光明前景。

香江评论

【港事讲场】

完善选制民意浩荡警醒泛民

文/何子文

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24日出席香港各界“撑全国人大决定完善选举制度”连线递交联署签名成果仪式,“连线”行动收集到逾238万个签名,彰显了香港社会求稳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骆惠宁表示透过这238万连署签名,看到了支持人大决定的广泛共识。又称透过签名册,深切感受到广大市民对中央及时拨乱反正的真心拥护、反对外国和境外势力干预的坚强决心,正可谓民意浩荡,不可阻挡。

其实今次签名行动亦是在警醒“泛民”或者说反对派勿重蹈过去与激进派捆绑的覆辙,而须守住爱国者的基本底线,否则,就没有政治前途可言。

面对内忧外患的民主党,主席罗健熙日前透露,该党角逐来届立法会与否有待讨论,但认为党内仍有区议员,短期内不参选问题不大,有信心即使民主党规模缩小,市民亦不会离弃他们。罗健熙并指留意到,仅得少数支持者希望民主党“死人都霸住个位”,大部分人倾向“无所谓”,罗健熙已作最坏打算,反对派政党或重返九七回归前充当压力团体的运作模式。

什么是重返压力团体的运作模式?就是变回倡议团体,回归街头,这不但是政党发展的严重倒退,更意味民主党将会逐步泡沫化、边缘化,在香港政坛再没有任何影响力,这样的政党试问还有什么作用和前途?民主党如果不能参选,等于是走上了一条衰亡之路,而且现在不能参选,将来更加不可能再参选。更重要的是,“爱国者治港”原则不但适用于特首选举、立法会选举,也适用于区议会选举。罗健熙认为民主党还有区议会议席,还可以继续运作,这是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短视得以为区议员就不用是“爱国者”,这是严重的误判,只会将民主党带上绝路。

反对派参选的“红线”

在全国人大通过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后,一些反对派人士依然沿用一贯反对思维,指“选委会是小圈子选举”“民主制度走回头路”“人大决定阉割香港民主制度”云云,以这样思维和态度看待中央完善选举制度,等于是将自己隔绝于选举之门外。人大有关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具有毋庸置疑的宪制地位,中央的出发点亦是为了香港的长治久安,为了破解香港的深层次问题。不论反对派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改革都是势在必行。

在新的选举制度框架和原则下,反对派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因应新的制度及形势,改弦易辙,全面扬弃近年的对抗路线、扬弃反特区反中央的路线,与“港独派”“揽炒派”划清界线,回到香港的宪制框架,回到“爱国者”的阵营。做“爱国者”不代表要反对派变成建制派,他们仍然可以扮演监察者以至批评者的角色,但却不能挑战“一国”底线,不能逾越宪制界线,更要认识及尊重国家的执政党,不能损害、挑战执政党的地位,这就是反对派继续参选的“红线”。实事求是的看,这些要求并不苛刻,不反宪制、不反执政党、不违法这本来就是所有政党政治人物的应有之义,不是什么新的要求,也不是什么高标准,反对派如果连这样也做不到,自然不具备参选资格。

民主党走投机路线

二是如果民主党等拒绝与“港独”“黑暴”“揽炒”势力切割,拒绝与违法激进组织切割,拒绝改弦易辙,重回香港宪制之路,正如罗健熙所说:“该党不会无端端改变理念立场想法。”这等于是指民主党不会改变全面对抗中央及特区政府,以至参与“揽炒”夺权的路线。这样民主党将会被“定性”为一个反宪制的政党,一个“非爱国者”的政党,这样民主党成员自然不可能再在立法会选举中“入闸”,而且不只是立法会,现时民主党还有几十个区议会议席,但如果民主党已变成一个“非爱国者”政党,其成员亦自然不符合参选区议会的资格。中央落实‘爱国者治港”是全覆盖,不会存在任何死角,区议员同样必须是爱国者,民主党以为不选立法会依然可以保住区议会议席,不过是一厢情愿。

民主党现时既拒绝做“爱国者”,又没有明确表示全面退出香港选举,实际上是一种投机路线,令民主党处于两面不是人的境地。在新的政治形势和格局下,香港所有政党都需要作出抉择,是回到”爱国者“的阵营,还是回到街头,这是所有反对派政党作出的抉择,而这样的抉择将影响各政党的存亡。民主党等如果现在回头是岸,仍有生存空间,关键是能否拿出决心扭转乾坤。

【炉峰远眺】

美英干扰”爱国者治港“是白费心机

文/周八骏

全国人大常委会即将审议关于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的决定(草案)。美英等若干西方国家表示反对的态度是一致的,具体举措有差异。3月16日,美国国务院就去年公布的《香港自治法》更新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相关官员制裁名单,由10人增至34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其声明中强调,外国金融机构与被制裁者交易,将被美国当局制裁。 

3月17日,在英国上议院宪制委员会举行视像会议时,英国最高法院院长韦彦德和副院长贺知义,被问到香港国安法和选举改制会否影响他们留任香港终审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二人均回答,若香港司法独立受损,或者违反法治和变得”不再可以本着良心服务“,将不会继续在香港担任法官,也不会提名其他法官来香港。韦彦德还确认,短期内他将与英国外相和大法官兼司法大臣检讨派法官往香港任职的安排。 

美英干预属徒劳 美国是已采取实际制裁行动,英国是扬言制裁。美国以其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优势,强调对被制裁者的金融制裁。英国以其在全球普通法体系的优势,扬言对香港将实施司法制裁。其他几个西方国家至今限于言文对中国和香港事务做干预。这一切均属徒劳。 

美国迟早会从金融领域打击中国包括香港。中国这几年倡导“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早已未雨绸缪。香港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能同国家一道未雨绸缪。即使受美国排斥,中国包括香港仍能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和发展紧密经济金融联系。但在香港,至今有一些人对此仍毫无思想准备,遑论行动预案。不久前,一位居金融界高位者公然称香港将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全方位联系。其口中的国际金融市场是纽约和伦敦,相比较香港金融发展局有关人士的认识比较符合实际。今年香港金发局首次赞助英国智库机构Z/Yen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合作编制《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金发局主席李律仁在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指出,香港由第五位升至第四位,再次因其与内地及其他亚洲城市的强大联系而获得认可。这是明白时势的观点。 

金融界和司法界应贯彻爱国者治港 英国若撤走其派来香港的法官将如何?香港司法界不少人视之如丧考妣。刚从英国返港的香港大学教授陈文敏称,一旦英方撤回派出法官,将会对香港国际司法形象造成“相当严重的大打击”。因为,这些英国法官是全球普通法体系的翘楚,失去了他们,将使人们对香港司法体系的信心大减。 

迷信英国对普通法体系的影响,与迷信美国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是一脉相承的。事实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是全球重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美英在金融和司法的传统优势下降是不可逆的大趋势。人类以往的发展,一再呈现同类的兴替。人类正在经历的巨变亦然。“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这句中国民间的老话,是经验上升为智慧的结晶。香港金融界和司法界应当顺势而变、顺势而为。 当然,有些人的脑袋是“花岗石”不会变,有些人与美英的联系千丝万缕“割不断理还乱”。于是,在落实“爱国者治港”进程中,必须尽快把香港金融界和司法界如何贯彻“爱国者治港”提上议程。 

方向必须明确。步骤宜“稳中推进”。第一步,是以爱国者为主体,即:保留部分外籍人士。这些外籍人士当然必须遵守香港国安法,不能同中国政府对抗。但也不能要求他们爱中国,因为他们不是中国公民。有些身居香港金融界、司法界高位的外籍人士,会经不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继续演变而自动离开。“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得他们离去。天纵然下倾盆大雨也塌不下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必须加快培养中国籍金融和法律人才。不是排外,而是必须为美英排斥和打击中国包括香港做准备。最新香港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可预见未来,香港人口增长靠外来移民,而且,以内地移民包括经海外移居香港者为主体。他们中间,不乏坚定爱国者,有金融人才,也有懂普通法的。


(原标题《还没弄清反对派参选的“红线”?泛民,该醒醒了!》)


编辑 张克 编辑 张克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张雪松 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