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 | 去前海朴石艺术馆看王笑今作品

​读特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2018-07-16 13:01
摘要

在改编名画系列中,王笑今选择了西方绘画大师,如维米尔、安格尔、拉斐尔等等大师多创作的女性肖像,对其与中国古典绘画进行了一种有趣的“嫁接”

艺术家王笑今作品全国巡回展日前来到深圳朴石艺术馆展出,为鹏城的观众呈现了他创作的近30幅作品。当中涵盖了油画作品以及图片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可以一窥艺术家的艺术探索之路。

王笑今于1968 年出生,后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现居北京从事艺术创作。他先后参加第一届油画双年展、艺术的轨迹:中国当代艺术联展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活动,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多地举办个展。

王笑今擅长画面上的形象处理和个性化的审美表达。他的创作跨领域,范围广,横跨绘画、影像、文字艺术和现成品艺术多个媒介。他以多文本的视觉艺术语言探索为己任,往往能越过技术理性直面人性和精神层面的问题。在长期的艺术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

此次展览展出了王笑今的报纸系列和改编名画系列,呈现了王笑今近年来在当代艺术领域的最新创作成果。在改编名画系列中,王笑今选择了西方绘画大师,如维米尔、安格尔、拉斐尔等等大师多创作的女性肖像,对其与中国古典绘画进行了一种有趣的“嫁接”。虽然在造型上是西方人物的造型,但这些人物的脸都换成了具有东方特质的面孔,柳叶眉、丹凤眼。在细节处更是考究,仔细看的话,在每幅作品的背景以及人物的服饰、装饰、摆件等处都使用了大量了中国绘画的元素。譬如,背景往往是中国的山水画或者经典名画。

中西合璧的风格让很多观众耳目一新,形成新的视觉享受。谈及这一创意,王笑今告诉记者,这源自多年前,他翻看安格尔的画册看到的《大宫女》得到的启发,“安格尔在创作人物过程中也是经过严格的造型修饰,有艺术上的取与舍。这种精神与中国传统人物画有异曲同工之处。我想两者结合起来,在画面上进行了比较,以此来呈现这种相通性,引发大家对中西方文化的一种思考。”

此次也展出了王笑今的部分图片作品。这些图片作品是在照片上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在《名画系列之大宫女》中,王笑今在原作照片的基础上加入中国绘画的一些物件与符号,如唐三彩、团扇、图案等等形成一种新的视觉风格。除此之外,此次展览还展出了报纸系列。王笑今在针对报纸原有的图文文本感受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收集、拼贴报纸材料,研究、鉴别、遴选对自己创作有效的图文信息及其表达对象,来呈现自己的理念。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29日。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