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海斌正在进行安全操作演示
“我现在就是一个农民的样子。”皮肤晒得黑黑的屈海斌笑着说。
屈海斌工作的地点在位于坪山区的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试验示范场农业种植基地。虽然7月的深圳骄阳似火,屈海斌仍然每天顶着烈日按时多次到田间检查机器设备,查看大棚温室的运作情况。
其实这是屈海斌工作的常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各项工作。“我就是试验示范场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屈海斌说。
屈海斌在检修设备
跨专业 田间迎挑战
屈海斌毕业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时学习的专业是机械制造。2012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来到试验示范场,从事农业种植、育种、安全员等工作。
因为是跨专业就业,屈海斌坦言刚刚来到试验示范场时,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刚开始他负责的是设备维修方面的工作,后来领导也安排他来到田间参与工作。起先他跟着试验示范场的各位老师进行学习,后来也开始主动完成分配的任务,慢慢就熟悉了农业种植方面的知识。
现在对农业种植,屈海斌说起来已经头头是道,“比如番茄,什么时候种植,怎样进行管理,什么时候打药,病虫害如何预防,所有的方法你都必须要了解,去田间胡乱工作肯定是不行的。”不懈努力下,近年来,“门外汉”屈海斌接连完成了芥蓝苔等8个品种的品种区域试验,西兰花等30个品种的资源筛选工作,参与了白菜苔新品种龙田一号、芈心一号的选育工作,并通过了新品种成果鉴定评审,曾获得广东省茄果类嫁接苗应用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屈海斌的工作是辛苦的,除了偶尔在办公室处理文件,基本都是在田间。“现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一切都以工作为重。”屈海斌说。
屈海斌在田间工作。
育新品 负责万余温室
屈海斌还是一名安全员,目前负责试验示范场安全生产相关制度的制定、生产设施巡查记录、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2017年试验示范场被评为坪山区安全生产示范点,可朴实的屈海斌并不愿意把功劳归于自己,他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几年前的一场台风。
“深圳靠海,每年都会遭受台风的侵害。那年台风来之前试验示范场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可台风来得太急,当时我们大棚的天窗和骨架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年,可谈及此事,屈海斌仍然十分痛心,“在这件事里,我也吸取了经验教训,必须要采取更安全的防护措施。”屈海斌说,去年台风来的时候,他加班加点深夜戴着照明设备巡查试验示范场的设施设备,就是不希望过往的教训再度发生。
2017 年 11 月 15 日至 16 日,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黄瓜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活动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和企业的200 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在试验示范场观摩黄瓜新品种展示。
而会议所观摩的黄瓜新品种就是在屈海斌所负责的温室里种植的。“试验示范场一共有12000多个温室,全是由我负责。我们的大棚使用了快20年,设备如遮阳网比较老化,为了避免故障,我都是勤修、勤保养。”
农场的工作十分繁重,屈海斌也动过放弃的念头,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农场设备多且老化,维修十分麻烦,每天都是在修修补补,确实也想过退缩。但在工作中我也感受到了成就感,每次损坏的设备修好之后能够正常运转不影响生产,我都觉得很开心,也正是这份成就感一直激励着我。”屈海斌笑着说道。
“未来我希望对农场的设备进行现代化、数字化管理,引进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深深的扎根在试验示范场的屈海斌已经开始畅想未来,他希望靠着自己的努力培育出更多的优良品种。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