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高峰论坛之一“加快推进粤港澳高校人才培养合作”。
7月9日,“粤港澳高校联盟2018年大学校长高峰论坛”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举行。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刘锦、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主任苏朝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副秘书长卢世雄等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粤港澳三地28所联盟成员高校与相关政府部门代表与会。
刘锦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作为人才的蓄水池和创新思维聚集的思想高地,高校需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基础支撑和动力引领作用,为大湾区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教育部将继续支持粤港澳高校联盟,为联盟开展三地高校教育交流深度合作提供更多的政策便利,并相信粤港澳高校联盟能够抓住新时代新机遇,书写中国高等教育浓墨重彩的奋进之笔。
苏朝晖指出,粤港澳高校联盟的高校有广泛的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基础,盼望粤港澳三地高校在课程合作、科研合作、学术合作等方面继续展开深度互动,共同培养新一代人才。
景李虎作大会主旨发言时说,粤港澳三地高校合作成果丰硕,为充分发挥大湾区高等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充分挖掘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潜力,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他指出,要以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深度整合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资源;要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由粤港澳三地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的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专责机构;要鼓励大湾区广东有条件的地市引进港澳高水平高校,积极构建粤港澳高校在湾区集群发展的新机制;要优化大湾区内高等教育的学科布局;要加强湾区内高校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力度;要促进湾区内科技成果转化;要支持粤港澳高校联盟发展,鼓励联盟高校建立专业联盟;要支持大湾区高校的人才流动。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持之以恒地提升高校集群的内涵发展水平,加强办学经验相互借鉴,加强一流学科强强联合,加强体制机制先行先试;二是要坚持不懈地提高高校集群的协同创新能力,发挥高校在重大、尖端、基础领域的创新引领作用,加强重大创新平台的布局建设和开放共享;三是要矢志不移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积极推动实施教育高级合作行动计划,探索实施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合作新模式。
粤港澳超算联盟创盟揭牌。
本次论坛以“时代机遇·大学使命”为主题举行了两轮大学校长圆桌论坛,28所联盟成员高校代表分别就聚焦大湾区高校人才培养合作与加快推进粤港澳高校的科技创新合作等展开热烈讨论。
会议最后,粤港澳高校联盟理事会理事长、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院士宣布了同日召开的联盟理事会商定的决议事项。包括支持建立专业事务联盟、鼓励学术交流、共同争取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加强人才培养合作的工作计划,以及联盟非常任理事单位继续连任和在澳门举办下一届年会和校长论坛的决定等。
此外,本次论坛还举行了粤港澳超算联盟创盟揭牌仪式。粤港澳超算联盟由中山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联同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发起成立,旨在汇集粤港澳超算应用机构,带动创新超算应用发展,培养高水平超算软件开发与应用人才,推动三地共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深化三地的超算应用交流和合作研究,提升区域合作层次和水平、协同创新,携手打造“粤港澳超算资源共享圈”。
相关链接:
粤港澳高校联盟由中山大学率先倡议并与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大学共同发起,于2016年11月15日正式成立,迄今已汇聚粤港澳三地28所高校,其中包括12所广东高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汕头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9所香港高校: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大学;7所澳门高校:澳门大学、圣若瑟大学、旅游学院、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镜湖护理学院(港澳地区高校除香港中文大学及澳门大学两所创盟高校外均按笔画排序)。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