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批“彩礼贷”:撩拨社会痛点,对社会陋习煽风点火
@央视网、澎湃新闻
2021-03-17 15:13

@央视网 3月17日消息,“彩礼开销不用愁,‘贷’来稳稳的幸福。”3月16日,一份九江银行“彩礼贷”的宣传海报,突然火了。这一颇具“出圈”玩法的贷款产品还说,最高可贷30万,情侣一方需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年利率低至4.9%也颇为诱人。

把彩礼作为噱头来营销,可谓“剑走偏锋”,不啻为对民间陋习的“煽风点火”。彩礼特别是天价彩礼,是很多家庭不可承受之重,将感情关系俗化为金钱关系,抬高婚姻门槛,一度带来不少矛盾。遏制天价彩礼陋习、反对大操大办,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各地也在促进移风易俗。

“彩礼贷”看似解决了个人“结不起婚”的痛点,但撩拨了社会的痛点。“30万”显然具有强烈的暗示意义,不少地方确实有30万左右彩礼的“约定俗成”,这应该遏制,而不是引导。“彩礼贷”看似解决了婚前问题,但婚后的债谁来背负?这难免带来婚姻矛盾。该银行的做法,有悖于公序良俗,也不符合银行严肃经营的商业准则。

为了保证贷款质量,银行将贷款门槛锁定成“情侣一方需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乍一看,没毛病,属于精准营销啊,都是“白名单”客户,此前就有“天使贷”“白领贷”“公积金贷”等种类繁多的产品。细一琢磨,用“编制”卡人,服务的还是少数群体,绝大多数人是没有编制的,这不是制造彩礼分化吗?

针对近年名目繁多、层出不穷的消费贷,监管层多次强调“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彩礼贷”之类的产品显然有悖于金融监管政策的主旨。广大消费者也要从实际需求出发,理性消费,量入为出,远离过度借贷的营销陷阱。

【读特新闻+】

“彩礼贷,最高30万,只是做宣传”

彩礼开销不用愁,“贷”来稳稳的幸福……3月16日前后,九江银行这一“彩礼贷”宣传海报触动各方神经。多家媒体刊文指出,银行公然宣传或推出最高贷款金额达到30万元的产品,是为“高价彩礼”“天价彩礼”站台。

综合各方报道,银行客服人员表示,九江银行并未推出“彩礼贷”产品,日后也没有上线的安排,(网传)图片只是宣传部门做的宣传。另有该行客户经理表示,“彩礼贷”实际上就是“快活贷-零花钱”产品,“贷了款,你可以用它买车,也能够用来做彩礼。”

根据公开资料,九江银行原名九江市商业银行,由当时的八家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于2000年11月1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批准正式开业。它是江西省第一家、中部地区第一家、全国第二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地级城市商业银行。

3月17日,《南方日报》刊文指出,众所周知,“天价彩礼”属于社会陋习,追求的是面子和排场,不但不能给青年人“贷”来一个幸福的婚姻,相反大大加重了青年结婚负担,成为普通家庭返贫、致贫的重要原因,饱受社会诟病。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许多政策和措施治理“天价彩礼”,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欢迎。就在去年,民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的整治。今年元旦起实施的《民法典》也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文章认为,在全社会痛斥和整治“天价彩礼”陋习的当下,银行公然宣传或推出最高贷款金额达到30万元的“彩礼贷”产品,实质上是间接鼓吹“天价彩礼”陋习,显然违背了公序良俗原则。

大众日报客户端评论文章也提到,现实中,彩礼陋习让很多家庭苦不堪言。九江银行瞄准目标客户推出“彩礼贷”,可谓精准抓住了“用户痛点”。但是,“彩礼贷”说的是什么?宣扬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都能贷款吗?“彩礼贷”之所以让众多网友“拍砖”,问题不在“彩礼贷”是否“出圈”或金融合规性,而是对“彩礼”的在乎,在乎“彩礼贷”广告传递的落后的坑人的价值观。

文章亦指出,“彩礼贷”实质是为“彩礼”站台。“彩礼”带偏了风气,成全了陋习。讲移风易俗,“彩礼”之风必须移。

“不管是作为一种对舆论的试探,还是以挑起舆论讨论作为一种‘软广告’来营销自己的贷款产品,都说明银行对高价彩礼的危害认识不足。”3月17日,东方网评论文章指出,这种短板,至少会在客观上对高价彩礼推波助澜。而事实上,这家银行只是把话说在了明处,而打着消费贷的名义暗中操作的银行,或许还有不少。

文章称,高价彩礼的风气得不到遏制,必然加大原生家庭的压力,导致贫困的恶性循环,形成多维度的贫困累积,也会直接影响到婚后小家庭的发展和家庭成员养老等一系类问题,导致家庭可持续发展受损。所以,这已经不是一单业务问题,而是社会问题,银行必须有担起这一社会责任的意识。

行业人士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一位银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如果证实彩礼贷仅是噱头,根本不存在相应产品,那么这类借“彩礼”碰瓷,营销个人消费贷的行为,或涉及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彩礼贷”产品本身不涉及合规问题,只是基于覆盖某一特定客群信贷需求而推出的消费贷产品,舆论上或许存在争议,但法律层面没有越界。

见习编辑 连博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雪松 李怡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