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资料显示,2015年深圳老年人口已突破120万,深圳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早在2013年,深圳开始未雨绸缪应对“老问题”,提出养老事业和产业并举的口号,把“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在政策的鼓励下,深圳的养老产业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在首届深圳国际老龄博览会上,深圳机构、企业推出的智慧养老、养老护理、养老金融、老年旅游等产品大放异彩,深圳的“老“问题不断焕发起“新”活力。
老博会上,“私人定制”的老人用品越来越多。
互联网+帮助零距离照顾老人
在老博会上,记者看到,除了养老院、康复器具等传统养老产品之外,以智能硬件、手机APP和云端平台为一体的互联网+智能养老产品成为老博会的主打亮点,而这些智能养老产品大都有个共同的特点,让身处外地的子女可以零距离照顾老人。
在老博会现场,深企自主研发的一款老人智能手表,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款手表不仅能对老人进行定位,还能通过内置的感应设备测量心率和每天的运动情况,一旦发生心率异常情况,不仅家属可以实时接收到危险信号,而且老人还可以长按一键呼叫按钮3秒钟,接通医院进行紧急呼叫。在应急服务之外,腕表还可将每天的监测数据反馈到设备背后的云端平台,并进行智能分析后反馈给与平台相连接的社区医院或固定联系的医疗机构。
除了子女一对一监控老人的健康状况外,养老院也可以利用智能设备实时监控在院老人的状况。在老博会上,一个现场试睡的智能产品,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记者看到,一个手掌大小的乳白色方片,放在枕头下面,便可以监测人体心跳、呼吸、体动和深浅睡等诸多数据,同时还带有家庭云和睡眠云存储的功能,养老院用这个便可以对多账号进行远程的管理,随时随地可以了解老人的状况。
“私人定制”用品更受老人欢迎
老人群体有他们独特的特点,在本次老博会上,记者发现,“私人定制”的老人用品越来越多。
记者看到,有企业专门生产老人使用的平板电脑。和普通平板不一样,老人专用的平板电脑外型像一个放大变薄的收音机,大字体,除了普通平板的功能外,还有很多的健康养生咨询,老人商场,老人社区等,还有大量的影视、曲艺、广场舞的音视频等。
与青年旅游相比,老年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决定旅游的整个线路设计及行程安排应以缓为主。在本届老博会上,记者看到,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旅游服务日益火爆,不少旅游公司都推出了旅居的服务项目。比如:到海南过冬,到广西巴马长寿之乡去体验养生之旅;到北戴河去享受夏日疗养;到井冈山体验“红色回忆”……“我们根据老人的特点,设计这种旅居的服务,到了当地后,老人们一起入住老年公寓,实现异地养老。”旅游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还有集防丢失、防摔倒、防车辆于一身的智能手杖,起身困难老人用的助起椅,可以移动放置的老人坐便器等等。
养老金融产品让老人参保不发愁
常见的商业意外保险一般投保年龄都限制在65岁以下,可供老年人选择的非常少。
在本届老博会上,记者看到,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老龄办与中国人寿深圳市分公司联合推出的“银龄安康行动”,是专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老年意外伤害综合险,参保对象为60周岁(含)以上的老人,不设投保年龄上限要求;除在深居住的老人可自行投保外,在深务工的年轻人亦可作为投保人为老家或在深的父母投保。保障涵盖了包括意外身故、意外残疾、意外医疗及意外住院津贴在内的多项保障。一份保障计划最低仅需30元。
此外,从2010年起,由福彩公益金出资,市民政局为80岁以上户籍老人提供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保险。对其在意外发生时最容易造成的骨折和关节脱位给予补偿性赔付,最高可获得5万元赔偿金额。
编辑 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