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
“新北部•新气象•新征程”
南山北部片区教育创新发展现场会
在西丽小学召开
现场会上
南山区第六个公办基础教育集团
“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
正式挂牌成立
该集团
以南山文理实验学校为“龙头学校”
以西丽二中、西丽二小
和留仙小学为成员校
据悉,“新北部•新气象•新征程”南山区北部片区教育创新发展系列活动,历时一个月,通过一个学校特色发展开放周、一场视觉艺术展、一台艺术展演,展现“南山北”教育创新发展成果。在3日的现场会上,22所南山区北部学校,通过创新发展成果展的形式,再次向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南山北”教育新面貌。
南山区委书记王强指出,南山北部片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是开创性的、跨越性的和根本性的,区委区政府给予充分肯定。
第一,新北部,北部的发展前景无限,教育事业大有可为,要牢固树立“以留住小人才吸引大人才、以培育小人才服务大人才”的理念,率先突破,办一流名校、聚一流名师,让北部教育事业的步子迈得更扎实、更稳固。
第二,新气象,就是要继续坚持“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让每一位教师都精彩、让每一个学生都幸福”,推动北部教育新飞跃。
第三,新征程,就是要打造与南山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相匹配的教育品牌,用优质教育托起北部发展的美好未来。南山区委区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特别是北部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育的投入,不封顶、不设限,优先保障。
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表示,五年来北部片区教育的发展成就是全方位的、多领域的,五年来北部片区教育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总结起来,可以用十二个字概括——“千帆竞发、多点突破、稳步推进”。
那么,南山文理实验学校——这所成立不足三年的学校,何以能够脱颖而出,在老百姓中广受好评?且看——
南山如何
“端平教育这碗水”?
Part.1
落差就是不平衡
不平衡就是
改革的新方向、新动力
作为广东首个教育强区,南山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广大人民对美好教育的向往,与南北片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如何在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上端平“南北片区”这碗水,南山教育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近5年来,坚持创新推动,多管齐下,让南北片区居民对美好教育的向往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一是配置资源“南水北调”,抬高北部片区教育水位势能;二是“筑坝蓄水”自我挖潜,激发北部片区内生发展动能。
Part.2
教育资源
“南水北调”的时代工程
率先启动
南山区积极借助南山高等院校、高新企业智力和资源聚集优势,实施“中小学——大学伙伴计划”,探索更加灵活的办学模式,组建中小学校联盟。
2014年,与南方科技大学共同创办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小学,并于2015年增加创办南方科技大学实验二小。
与深圳大学城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成立“大学城实验学校联盟”,丽湖中学、西丽小学、桃苑学校成为首批成员学校,实现教学设施、课程、师资等资源有效互享。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创办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与深圳中学、大疆科技合作举办深中南山创新学校。
此外,在南山区实行的“三年行动计划”中,“精英人才校园共享计划”,两批共评出涵盖各学科的30名“精英教师”,加盟新办学校和北部片区学校,加快推动教育均衡和优质分享。
与此同时,南山以“集团化办学”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通过“联盟办学”,让桃源中学、龙珠学校、白芒小学、平山小学北部4校植入了南外、育才、南实、南山二外的名校基因。
Part.3
盘活既有教育资源
为北部教育
“蓄水导灌”
南山区教育局出台“南山教育质量攻坚五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北部片区教育发展列为攻坚项目之一;此后,推出“北部片区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三大项目、七大行动,从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新校,到用联盟形式,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全面加大软硬件投入,促进老学校内涵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
已有85年办学历史的西丽小学,是北部片区历史最悠久的学校。加大投资,进行了为期3年的改扩建,学校面貌和教学设备得到了质的提升。
松坪学校在2017年新建了现代图书中心和现代报告厅,还建起了化学和数字创新实验室。
南科大实验学校牵头发起成立了“北斗七星”教师发展联盟,以草根联盟的形式,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自发提升北部片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珠光小学,这所地处城中村的小学,导入波多里奇质量标准,获“2016年度南山区人民政府质量奖”,美术老师研发校园信息系统,获28项专利。而位置更加偏远的大墈小学,在2018年南山区第二届“百花奖”中,一举摘得语、数、英三个一等奖。
而西丽小学的体育文化和卓雅小学的传统文化特色,让学生们在美丽的校园里演绎着多元发展的未来之梦,更不断收获着众多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欣慰与赞许。
Part.4
“提质增量”
新建校对标一流
南山北教育“水涨船高”
在“新校办一所优一所”的理念指引下,南山投入金额、并制定层次更高的新学校建设标准。高标准建设的丽湖、留仙等学校,在许多方面,甚至超越了南山南部学校,更加先进。
硬件建设让学校面子靓起来,师资力量的提升则让这些老学校的“里子”厚起来。
在文理学校、南科大一小,甚至开始聘请外籍副校长。
而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则利用科研院所的独特优势资源,建起了高标准的实验室,把博士们请进了课堂。
南科大二小“统整项目课程”,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成果辐射全国17个省市85所学校。
南山文理实验学校虽办学未满三年,但在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锐意进取,做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办学特色初步彰显,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迅速成长为百姓心中的名校。
Part.5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南山教育风生水起
“上善若水”,就是让教育平衡成为小康社会的先声和标志之一。
“水利万物”,就是要让南山的人民都能分享到改革开放的红利,让莘莘学子不再择校奔波。
“水涨船高”,则是让南山教育从点到面、由近及远地不断扩展和渗透,让南山教育的水准与一流水平看齐。
“源头活水”,更要求这种“高山出平湖”的过程,既要流向通畅,又要自生动力,形成“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绿色教育生态。
“端平一碗水”是所有中国人希望任何人在处理矛盾时所秉持的智慧原则。这碗水,就是南山教育的资源总量。其中有自然形成的落差,也有发展先后的存量差异。
南山教育“端平教育这碗水”的追求过程中,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向往美好教育的过程,就是北部片区居民追求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过程。
教育资源平衡滋润的过程中,已经产生出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时代效应——南山,在新的时代,正在以“上善若水”的博大情怀,让 “向往美好教育”的梦想,照进现实。
见习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