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俞湘君和听障儿童同台献艺,当代音乐也可以很好玩
澎湃新闻
2021-03-14 16:25

如何让听障儿童克服障碍、树立信心,即使面对近千位观众,也能打开嗓音、亮出歌喉?

3月12日晚在上海音乐厅,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俞湘君牵手4位听障儿童,共演了一首当代音乐作品《翳》。在钢琴伴奏下,4位儿童大胆放歌,清冽纯真的童声让每一位现场观众动容。

与此同时,俞湘君还借助“黑科技”,自己和自己搭档,“四手联弹”了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让观众大呼过瘾。

《翳》,4位听障儿童参与演出。

在台上“发光”的听障儿童

疫情期间,俞湘君偶然接触到了上海闵行区启英幼儿园的一批听障儿童,他们虽然安装了人工耳蜗,可以感知到外界的声音,但由于缺乏对声音感觉的培育,音乐在他们的世界里犹如最“前卫”的当代音乐,无法理解。于是,俞湘君马上联系了青年作曲家秦毅,希望借助她丰富的音乐教育和普及经验来帮助孩子们。

“大家很容易误解,以为听障儿童听不到声音、没法接受音乐教育,其实,他们能比较流利地说话,能和健康人一样去交流,而且对很多声音很敏感。”秦毅观察。

通过多次教学实践,两位老师发现,听障儿童有非常强烈的认知欲望,可以通过一定训练帮他们建立起对听觉世界的常规认识。

“和普通孩子相比,这些孩子比较容易自卑,不太愿意进入常规的音乐课堂。我们专门给他们设计了特别的音乐课,一开始,有些孩子是不开口的,甚至有抵抗心理。慢慢地,大部分人都非常喜欢上音乐课,对音乐的感受完全打开了,越来越自信了。”

“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他们的笑容经常触动着我:即使有些听力损失,但并不妨碍他们有一颗‘听见’音乐的心。”有了这次“采风体验”,秦毅有了强烈的愿望,为俞湘君和孩子们量身定制一曲《翳》。

俞湘君

她为白居易的诗作《池上》谱写了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一首简短歌谣,并以此为基础,在作品的前半部分,安排钢琴家演奏出破碎、沉闷、扭曲的音乐效果,以此来模拟听障儿童们最初的听觉感受,随着音乐的推进,音乐变得越来越纯美,直至在听障儿童们用童声演唱的《池上》达到高潮——虽然音准没那么好,但舞台上的他们非常自信,像是在发光。

与此同时,舞台深处的屏幕被拆分成高低不一的12块,和钢琴的曲线暗合。俞湘君弹奏的每一个音符都会驱动某一块屏幕画面的亮度,音符的节奏也会带动屏幕画面闪烁的节奏。听障儿童们的画作也被投放其上,和普通孩子的画作融为一体——俨然他们听到音乐后,在脑海中幻想出的美好画面。

打破抗拒和恐惧的“魔咒”

“彼岸3.0 -俞湘君钢琴超媒体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厅合作举办。这是上海音乐厅2021年“乐无穷”音乐季的首场演出,也是俞湘君在“彼岸”系列音乐会的第三次大胆尝试。

当晚,俞湘君还献演了中国青年作曲家徐志博、邵青的《际空之响》《诗画三帧》,以及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的《在风景中》、美籍俄裔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从经典作品到最新作品,为与时俱进的现当代音乐画了一幅“群像”。

《春之祭》

约翰·凯奇因为无声的《四分三十三秒》名声大噪,然而,他的很多作品并不像那首实验作品那样夸张和激进,而是非常有可听性,能在平易简洁的风格之下引人入胜,包括《在风景中》。音乐会上,主创团队将约翰·凯奇本人的水彩画投到12块屏幕上,结合交互程序与现场演奏的相互感应,让观众进入他的通感世界。

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在音乐、节奏、和声等方面都与古典主义音乐切断了联系,首演时曾引起一场大骚动,时过境迁,又成了乐迷们最钟爱的不朽之作。如何避免经典的重复?俞湘君特别选择了作曲家本人改编的“四手联弹”版本,并借助“黑科技”,比如施坦威的一款高解析度自动演奏钢琴——SPIRIO,让自己和自己“四手联弹”。

“四手联弹讲究灵活的现场应变能力,需要两位演奏家互相倾听,随着环境变化、节奏变化而随时变化。”如今,俞湘君没有搭档的伙伴,对手是自己,她需要提前把一个声部录好,等它自动播放时,再卡着它的节奏演奏另外一个声部,伴随着耳朵里的丰富想象,真正达到“人机合一”。

除了音乐抓耳,12块屏幕上的影像也在时刻变化,“万花筒”一般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在新媒体艺术总监达彦、音响工程师房大磊等人的设计下,每部作品都在钢琴独奏之余,加入了电子音乐、交互灯光、交互影像,力图拓展钢琴的演奏方式与表现力,为现场观众带来“沉浸”而“可见”的音乐感受。

“我们希望画面(交互影像)也是一件‘乐器’,能跟俞老师‘合奏’,这件乐器谁来控制?有一部分是事先写好的计算机算法,算法里面有很多随机的参数,我们称之为‘媒体演奏者’。”达彦强调,三位中国作曲家在写曲时,也不是先写音乐,再配灯光和画面,而是一开始就带着视觉的思维和视觉的想象,本身是“跨媒体”作品。

正如听障人士对于旋律的认知有困难,人们对当代音乐的理解也有困难,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转化当代音乐、弱化这些困难?很多音乐家都在实验,俞湘君目前进行到“彼岸3.0”的钢琴超媒体音乐会是先行者之一。

“所以我们借助了视觉手段,将听觉转化为视觉,所有视觉都是为听觉服务的。”俞湘君希望,通过视觉手段把当代音乐中的隐性美更直接地传递给观众,为当代音乐铺路搭桥,打破它们让人抗拒和恐惧的“魔咒”,让它们可亲、可近、可玩。

“我本人非常喜欢当代音乐,但当代音乐和观众之间还是有一些裂痕,很难走到观众当中去,因为他们不是非常理解当代音乐的语汇。”在德国科隆音乐学院读博时,俞湘君跟着身为当代音乐研究专家的博士导师,切身体悟到了当代音乐之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为什么我们几个人能把‘彼岸’走下来?因为我们志同道合,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希望当代音乐可以走近大众。”

(原标题《钢琴家俞湘君和听障儿童同台献艺,当代音乐也可以很好玩》)

编辑 刘桂瑶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范锦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