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心观察 | 年轻人“分裂式”消费?量力而行才是最好的消费方式

深圳新闻网记者 刘婷
2021-03-13 11:45
收录于专题:刘婷心观察
摘要

所以,不论是五千块钱的包包,还是限量版球鞋,因为商品价值与年轻人心理预期价格对等,就会毫不犹豫地下手

点击【专题】查看更多内容

如果你有心理分析需要,请告诉我们,这里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传真:83911897,邮箱:xinwenbu@sznews.com)

现在的年轻人呀,付个五块钱的运费要犹豫半天,买个五千块钱的包包却眼睛都不眨;15元的视频会员不舍得买,一转身儿在论坛上跪求一张1680元的演唱会门票……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分裂”这么严重呢?

兴趣和价格逐渐成为年轻人购买商品的关键决策因素。当下年轻人“分裂式”的消费观,属于常见的“心理账户”范畴。就是说我们做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根据自己的“心理账户”对多种选择结果进行估价的过程。以前消费看“性价比”,现在年轻人消费看“兴价比”,觉得喜欢就值得买。

还有一种就是心理预期与价值对等。消费前我们会相应地给自己设置一个心理预期。所以,不论是五千块钱的包包,还是限量版球鞋,因为商品价值与年轻人心理预期价格对等,就会毫不犹豫地下手。但是对于运费,他们设置的心理预期比较低甚至没有,所以五块钱属于超预期范围,他们就会下意识的拒绝。

数据显示,在中国年轻人中,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经超过八成,而逾期贷款也在不断攀升。所以提醒大家,无论是性能做主还是兴趣做主,我们的消费都应该结合自身实际,量力而行。

编辑 施冰冰

(作者:深圳新闻网记者 刘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