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无感支付让高速出行更带感

读特首席评论员 姚龙华
2018-06-28 08:09
摘要

无感支付能够有效压缩等待通行车辆排队缴费时间,较好解决收费站高峰时段出口车流拥堵难题。

深圳高速公路无感支付真的来了!6月27日,深高速自主研发的“深圳e交通”APP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深圳区域机荷高速无感支付专用车道同步启用,预计今年10月将推广到全市其他高速公路。

无感支付,让高速出行更带感。“深圳e交通”具有高兼容性,集成车牌识别、电子发票与聚合支付技术,支持微信、支付宝、银联等多种主流支付手段。车主提前注册车辆和绑定账户后,入口领卡、出口交卡即可,全程无需现金,不用找零,甚至连手机都不用出马,通过车牌识别后台扣费,实现快速通行。要不是会实时收到通行和缴费信息,车主可能压根意识不到自己完成了一笔交易。前期测试数据显示,高速公路收费站人工支付收费时长约为10秒,普通扫码支付为7秒左右,而无感支付最快仅需3秒。也就是说,无感支付能够有效压缩等待通行车辆排队缴费时间,较好解决收费站高峰时段出口车流拥堵难题。按深圳区域高速公路车辆统计,日均可节省时间约1000小时。在提高通行效率的同时,降低交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于选择高速出行的个人来说,无感支付能让自己轻装上阵、轻松“过关”,实在是爽。

今天的移动支付有多火,未来的无感支付就会有多火!目前,现金和ETC是高速公路收费的主流方式。不过,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融合创新,高速公路无感支付将是未来的大趋势。事实上,无感支付是交通运输部试点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无感支付近期只是在不打破联网收费规则下,对现有现金交费及ETC非现金交费方式的创新补充,不同支付模式将并存,车主可以自由选择。值得注意的是,ETC也可算是一种无感支付,通过高速收费站无需缴费操作,甚至不用取卡交卡,感应识别通过即可。但是,由于线下操作繁琐,申请、发卡、安装、充值多有不便,用户体验并不是很好,导致ETC推行多年渗透率仍然只有38%左右。

与ETC相比,基于移动支付技术的无感支付系统更加开放,应用场景多样化,服务延展性很强,且操作十分简单,因而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深圳e交通”还具备电子发票、账单查询及地图导航等多项服务功能,未来还将嵌入车脸识别、语音交互等技术,与社会停车场、公交、地铁等交通应用平台实现互通互联,不仅为民众的交通出行提供更便捷的服务选择,也可作为相关主管部门普及交通政策、引导交通出行的发布渠道。

相比于无感支付,真正让大家心心念念的,可能是无感通行。对于那些体形娇小、驾驶技术一般、把握不好停车位置、取卡交卡殊为不易的司机来说,能够实现无卡不停车自动扣费的无感通行,才是更可期的。目前深圳各高速公路通行车流中,约有70%是在深圳区域内通行。择机在深圳区域内率先实现区域路径车辆无感通行,显得十分必要。为此,必须在技术、管理和基础设施方面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见习编辑 周梦璇

(作者:读特首席评论员 姚龙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