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老有陪伴,生活在大鹏街道的老人家真有福!
读特记者 张连城
2018-06-26 20:00

“生活在大鹏街道的老人家真有福!”6月26日,一位祖籍大鹏新区鹏城社区的香港刘阿婆,在回乡省亲时了解到,从小一起长大的孤寡姐妹黄阿婆,不仅每年领取数额不菲的生态补贴、老人津贴、股民分红,医保社保应保尽保,还享受到政府“颐老一键通+家庭医生+孤老陪伴”的贴心关爱时,由衷发出的赞叹。记者了解到,大鹏办事处在2016年实现“颐老一键通”辖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分别于2017年、2018年先后实施了“家庭医生”和“孤老陪伴”关爱行动,建立起”颐老一键通+家庭医生+孤老陪伴”相对完善的关爱老年人服务体系,辖区老人享受着“一年一体检、一人一档案、一人一医护、孤老有陪伴”的幸福无忧的晚年生活。日前,在全市公立医院“颐老一键通”服务质量评比中,大鹏办事处排名由2016年的全市第三十余名,上升到2017年的第6名。

29名孤寡老人有了28名贴心“女儿”

“金凤就像亲生女儿一样,帮我洗头、剪指甲,陪我散步、聊天,给我读报、讲社区的新鲜事。”家住大鹏所城西门的86岁孤寡老人黄阿婆,自从有了义工女儿陪护逢人就夸。

黄阿婆口中的“女儿”戴金凤今年50岁,多年热心公益事业,与黄阿婆同是鹏城社区原居民。戴金凤告诉记者,她每周至少两次来陪伴黄阿婆,每次陪伴2个小时。

社区义工陪伴老人散步。

“老人们衣食无忧,怕的是孤独寂寞。所以陪伴服务定名为‘暖夕阳’关爱行动。”据大鹏办事处负责人介绍,该项服务是今年2月1日针对辖区孤寡老人启动的,考虑到老人的感受和服务质量,陪伴义工都在老人同社区的街坊、邻居中挑选的。她们在同一个社区生活了几十年,相互了解,一见如故,讲客家话,吃客家饭,聊身边事。陪伴义工的年龄都在四五十岁,生活经验丰富,适宜照顾老人。尽管如此,办事处还是对她们进行了培训,重点是常见病症的护理、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等。

记者了解到,辖区共有29名孤寡老人,年龄均在八九十岁。其中两位老人相邻而居,又都喜欢一个“女儿”,所以,就选了28名义工。



陪伴义工为老人过生日。

“每位老人每年补助1万元。”办事处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刘素琼告诉记者,办事处将29万专款拨到每个社区,专款用于为老人过生日、买礼物、添置生活用品、节日慰问和义工补贴等。她还透露,办事处正在为敬老院二十多位老人建立一条“生命通道”,打通敬老院和大鹏妇幼保健院之间离院墙,建设无障碍应急通道和呼救通话系统。

1038户老人和残疾人全部装上“颐老一键通”

“‘暖夕阳’陪伴服务是在‘颐老一键通’和家庭医生的基础上实施的。”据办事处负责人介绍,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2016年办事处投资100余万,将安装标准从65岁降低到60岁,为辖区1038名户籍老人和残疾人全部安装了“颐老一键通”。办事处电脑系统录入了辖区每个家庭的基本情况,哪一个家庭的老人达到60岁时,该社区服务中心电脑自动显示相关信息,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免费为居民安装设施。

一旦老人有紧急需求,按下随身携带的求助器,救助信息便会自动接到“颐老一键通”服务中心值班室,求助者的姓名、性别、地址、过往病史等事先采集的信息,就会出现在服务平台显示屏上。一位社区值班人员告诉记者,“求助者即使说不出话,值班人员也可以根据事先收集的个人信息迅速做出反应。”

31名家庭医生团队入户服务近2万人次

“家庭医生的加入,让‘颐老一键通’的服务内涵更加丰富。”据该负责人介绍,2016年6月,办事处在“颐老一键通”原有的呼救服务功能上,新购买了“家庭医生”服务功能,联合大鹏妇幼保健院,组织6个社康中心31名医护人员建立了家庭医生医疗关爱团队,为辖区老人和残疾人开展医生护士与患者“二对一”服务。



妇幼医院的专家团队为王母社区的谢阿婆做手术。



谢阿婆手术后,很快恢复了健康。

据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社康科主任王平介绍,家庭医生团队为每老人和残疾人实行“一年一体检、一人一档案、一人一医护”服务,并按照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心脑血管组、残疾人组四个特殊疾病小组开展服务。同时,家庭医生每月都会定期入户进行随访,给予服务对象健康咨询、指导和康复治疗等。同时,启动社康-区级医院-市级医院“三级分诊制”,让每一位重大疾病的老年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其中,王母社区69岁的谢阿婆,经家庭医生团队检查发现,其子宫脱垂导致行走困难,带其到医院检查,诊断为“子宫脱垂3度、阴道前壁膨出3度”,须立即手术。医院组成专家团队为其实施单孔腹腔镜手术,为期解除病痛。据统计,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立以来,共开展上门服务近2万人次。

编辑 郑蔚珩

(作者:读特记者 张连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