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岗海关五个月查106升止咳水 当事人多为80后90后

读特记者 吴德群 通讯员 蒋昕 文/图
2018-06-25 20:33
摘要

这些止咳水如果用500毫升的玻璃啤酒瓶来装,能装满213瓶,相当于92箱啤酒。

深圳海关6月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透露,今年1-5月,深圳海关仅在皇岗口岸、福田口岸两个旅检口岸就查获走私止咳水案件63宗,经司法鉴定,认定止咳水共计106.26升。这些止咳水如果用500毫升的玻璃啤酒瓶来装,能装满213瓶,相当于92箱啤酒。

各种伪装五花八门

皇岗海关今年查获的止咳水案件与往年相比,除了数量增多,还呈现出明显的“改装、伪装、散装”特征。涉案当事人越来越多利用旅检渠道常见的食品纸盒、饮料塑料瓶、软包装红酒袋、洗护用品瓶等作为容器,伪装藏匿止咳水。涉案人将止咳水拆封后,灌入这些纸盒或塑料瓶中,每次携带1-8瓶,以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5月,该关查获的“伪装藏匿”止咳水案件数量,占到全部止咳水案件数量的60%。

在今年3月份查获的一宗案件中,一名旅客居然用5升装的矿泉水瓶携带止咳水入境。当时,关员在其行李箱中发现2个盛满红褐色液体的5升装大矿泉水瓶。在询问旅客所装何物时,该旅客竟然表示,所装液体为其最新研制出的“新型料理油”,用来做菜,风味特殊。后经现场关员用检测试剂检查,“新型料理油”实际为止咳水。

为让伪装显得更加逼真,逃避海关检查,不法分子还想出了“针筒注射”的把戏。今年3月,皇岗海关关员在一旅客身上查获用于将止咳水注入饮料包装盒内的针头,以及用于将饮料盒重新施封的胶水。

涉案当事人趋于年轻化

海关今年查获止咳水案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涉案当事人趋于年轻化,多为20至30多岁的80后、90后青年人。经后续调查,关员发现这些青年携带止咳水入境,一方面自己饮用,一方面带给“朋友圈”散发服用。据了解,这些青年人往往将止咳水带入夜场等各种聚会中,三五成群聚一起饮用。

据一些当事人交代,止咳水大多是在香港本地市场购买。在香港,含可待因等成分的止咳类药物,一部分品牌需凭处方购买,而部分品牌止咳水无需处方即可在药房购买,因而可以较为轻易地在香港获取止咳水。

走私止咳水,利润巨大。皇岗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香港药房止咳水销售价格约为每支80元左右,而到内地某些黑市上,售价已被爆炒至每支300元以上。由于在内地通过实体途径购买此类药品难度越来越大,一些不法分子还用起了“网络手段”,通过从香港走私止咳水入境后进行网络违法销售的方法,赚取违法所得。

深圳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内地已将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液体制剂(包括口服溶液剂和糖浆剂,俗称“止咳水”)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因此,走私含可待因止咳水属涉毒犯罪。如因治疗疾病需要,个人须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诊断书、本人身份证明,可以携带单张处方最大用量以内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经海关审查后,方可携带出入境。

编辑 王雯

(作者:读特记者 吴德群 通讯员 蒋昕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