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上午,2018东莞市产业招商大会在东莞市康帝酒店举行,共有29个重特招商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涉及协议投资金额超过4000亿元。
本次以“新时代、新东莞、新商机”为主题的招商会,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超过1200名各行业商界精英参会,共商盛举、共谋发展。
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在会议上致欢迎辞,市长肖亚非向参会的企业嘉宾作东莞市产业招商主题推介,企业代表紫光集团董事长赵建国、蓝思科技集团董事长周群飞等分享投资东莞的心得体会。
东莞市领导“呼优”企业及人才
会上,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向在场的来宾全面推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下东莞崭新的发展蓝图和巨大发展商机,并以“过了这村就没这店”来形容当前地方所处的重要“窗口期”。
梁维东
梁维东表示,东莞市国际制造业名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莞奇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东莞的发展能有今天的局面,离不开一大批充满活力的企业和客商。正是大家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东莞才能成功切入国际产业链分工,并不断向中高端迈进,创造出属于东莞的辉煌和荣光。未来东莞将秉承改革开放的优良传统,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深化各项改革,为广大企业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肖亚非在推介东莞时,笑着说:“维东书记作了精彩的致辞,我在这里再作补充,再‘忽悠’一下。所谓‘忽悠’,按新辞解释就是‘呼唤优秀’,呼唤优质的企业、呼唤更多优秀的人才来东莞发展。”
肖亚非的“呼优”,引得与会者一阵欢笑与鼓掌。
肖亚非
肖亚非接着介绍说,东莞将成为整个大湾区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主轴,“从东莞出发,30分钟内可到达珠三角重要节点城市,甚至香港。”“在广深创新走廊当中,一头有广州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优势,另一头有深圳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创新动能充沛的优势,处于广州、深圳中间的东莞,具有产业企业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优势。通过东莞的连接转化,这里将成为‘中国硅谷’,东莞可谓‘两头吃水’、‘左右逢源’”,将会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国家级粤港澳创新创业基地、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未来四年,东莞将投入万亿元的资金用于提升东莞城市品质和内涵,预计到2021年,全市GDP将迈进万亿元俱乐部,身份、身价更不一样,市一般预算收入可以达到900亿元,实现城市地位与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他强调,为了迎接这个大湾区发展的新时代,最近东莞市又重新定义了东莞的产业规划,制定了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五大新兴领域,推动十大重点产业有新突破。要实现这些具体的目标,除了增强我们自己内生力量以外,我们还将通过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吸引优秀的企业来莞投资,不断提升增量。
29个项目揽金超4000亿元
会议期间,组织了29个重特招商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涉及协议投资金额超过4000亿元。其中,重大产业项目19个、科技创新平台项目5个、城市更新项目5个。还有30个城市更新项目进行现场推介。
本次签约项目涉及高端智能制造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科技创新合作、城市更新合作等领域,不乏行业龙头企业,项目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这些项目包括紫光芯云产业城、平安威远岛智慧新城项目、华润沙角半岛开发项目等多个巨无霸项目,将助推东莞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
其中,紫光芯云产业城项目由东莞市滨海湾新区管理委员会与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签署。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5G技术研究院产业中心、紫光云华南总部基地产业中心、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产业中心、智能汽车芯片研发应用和销售产业中心、SSD研发事业部产业中心。其中,首期建设内容包括:5G技术研究院产业中心、紫光云华南总部基地(云计算)产业中心一期、智能汽车芯片研发应用和销售产业中心一期、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产业中心一期、SSD研发事业部产业中心一期;二期建设内容包括:SSD研发事业部产业中心二期、紫光云华南总部基地(云计算)产业中心二期、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产业中心二期、智能汽车芯片研发应用和销售产业中心二期。
紫光集团是中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网络产品与服务领军企业,同时也是全球手机基带芯片出货量第三大供应商,本次拟投资东莞滨海湾新区,主要建设5G技术研究院产业中心、紫光云华南总部基地产业中心等,项目拟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
威远岛智慧新城项目由东莞市滨海湾新区管理委员会、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三方签署。
企业拟与滨海湾新区共同对威远岛进行综合开发,在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建设、科技金融产业、健康医疗产业、设计创意产业,共同把威远岛打造成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华润沙角半岛开发项目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和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签署。项目以滨海湾新区沙角半岛为合作范围,共同开展合作范围内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和运营管理等相关工作,把东莞市沙角半岛打造成珠三角战略功能区和协同发展示范区、国际化滨海新城,推动东莞现代化产业和服务业发展。
编辑 赵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