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爵奖动画单元评委孙立军:国产动画只剩下模仿

读特记者 刘莎莎
2018-06-21 08:01
摘要

做民族动漫,短时间肯定不会那么好看,但我们必须经过阵痛,如果一味模仿,只能沦为山寨场。

二次元、萌、cosplay、中二病……如果不懂这些词汇,说明你已经彻底out啦!动漫正在如此深刻且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年轻一代的成长,动漫产业也是各方看好的具有爆发性增长潜力的“黄金产业”。中国动画究竟发展到何种程度了呢?上海国际电影节从2015年开始增设金爵奖动画片单元,在今年上影节金爵评委见面会上,金爵奖动画片单元评委、动画片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孙立军发出“警世通言”。他认为,当下的国漫严重“缺钙”,整体审美体系是日本化的,“再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模仿下去,老一辈国漫艺术家创造的中国动画学派即将终结。”他指出,中国动画必须“走自己的路”。

中国动漫的文化传承面临断代

世界上第一部动画诞生于1906年的美国,20年后在中国有四个姓万的兄弟,他们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大闹画室》。1935年万氏兄弟又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此时万氏兄弟的老大万籁鸣已意识到他们制作动画的症结——一味模仿美国,没有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东西,“要使中国动画事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必须在自己民族传统土壤里生根。”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动画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等等,经过一批又一批老动漫艺术家的努力,中国动画学派扬威国际,成为中国电影在世界上成就最高的类型之一。

不过现如今,孙立军说,中国动画已经沦为“日漫的山寨场”。“很多年轻人认为,只要是中国人画的就叫中国动画,其实不是的,那个审美风格一看就是日本的。80、90后一代是看日漫长大的,他们的审美体系,不自觉地就成了日漫的路子。”孙立军说,“都不知道何为民族审美,创作的作品当然没法具备鲜明的中国审美风格,拿到世界上也很难得到尊重。再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模仿下去,老一辈国漫艺术家创造的中国动画学派即将终结。”

2018年,《狐妖小红娘》《一人之下》《斗罗大陆》《全职高手特别篇》等等一大波国漫开播,正如孙立军所言,其美学风格都是“日本系”。孙立军表示,日本动漫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培育了一大批消费者。孙立军说,动漫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如今很多中国青年开口说日语,很多就是童年看日本动漫学的。

“如果将没有独特审美、民族气韵的动漫作品呈现给小朋友,等到他们长大成人,想要转变审美风格是很难的。动漫对孩子而言是学习的辅助,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发展?中国动漫责无旁贷、当仁不让。做民族动漫,短时间肯定不会那么好看,但我们必须经过阵痛,如果一味模仿,只能沦为山寨场。”

近20年来,中国高校培养了几十万的动漫从业大军,但孙立军对教学质量十分怀疑。他说:“有几家高校能够开出中国动画史这样的课程?有几个老师看过《九色鹿》《小蝌蚪找妈妈》,愿意且能够讲这个课?自己都没有尊重自己动画的血脉、自己的文化基因,这是值得高校反思的。”如此环境下,孙立军表示,当然不可能再拍出《大闹天宫》这样的作品。

唯一的商业院线带有“原罪”

对于当下国内的院线体系,孙立军也提出批判和思考。他说,国内的电影院线发展粗犷,“跟随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商业地产的发展,电影院飞速扩张。我们的电影院都是建在豪华的商业中心,由于地租高企,这种电影院势必追求利益最大化,排片唯票房论。”如此这般,后果显而易见——院线里永远是商业大片最卖座。孙立军本人也是一名动画电影导演,他透露说,自己曾导演过一部民族风格的动画电影,希望进入院线,“但对方告诉我,我这个片子进入院线根本不会有排片,除非我花费巨资进行宣发。”孙立军认为,这种现象是畸形的,在法国不仅有艺术院线,更有儿童科教院线。“用唯票房论去决定排片这是不公允的。”

一部动画大电影的制作周期通常需要3至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现在投资者往往是希望当年投资、当年见效,这种浮躁的心态,也是中国动画大电影难出精品的原因之一。”孙立军说,“建设文化强国,我们需要有温度有质量的动画电影。”同时孙立军还强调,动画电影不能回避以孩子为主力受众,不能一味成人化,“优秀的动漫都是老少咸宜的,宫崎骏的动画成年人喜欢看,孩子也爱看。在目前的状况下,院线动画电影,合家欢肯定是主力。”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