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影节首日迎来“例牌菜”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见面会。
姜文携带张震、秦海璐、伊尔蒂科·茵叶蒂(匈牙利导演、编剧)、赛米·卡普拉诺格鲁(土耳其导演、编剧、制片人)、大卫·佩穆特(美国制片人)6位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齐齐亮相。
不同于电影节开幕式上的侃侃而谈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渊源,在今天的评委见面会上,金爵奖评委主席姜文将更多时间留给了其他几位评委,不过他也提到自己与张震在担任电影节评委这件事上早已有过交集,2015年姜文作为FIRST青年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张震同样是他阵中的评委之一。
发布会一开始,姜文就来了牛脾气,他纠结现场没有同声传译,用英文翻译耽误2倍时间,并表示,还有评委听不懂,“这特别不符合上海精神。这事要发生在北方就算了,但上海那么务实,这不应该。”
而对于电影节如何评选电影,什么样的电影才是好电影的问题,每位评委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姜文认为好电影一定具有“原创性”,“要么有原创性。要么非原创性做得特别好。”
5月才结束戛纳评委,6月又来到上海,马不停蹄地开展评委工作的张震则表示,“看电影直觉是重要的。作为一个演员,我会考量,电影中,演员的表演有没有让我感动的部分,他有没有把导演的想法很准确地传达出来。”
张震在此次上影节的身份,不仅仅是评审,也是不折不扣的影迷一枚。当被问及今年的4K修复版最想看哪一部片时,张震认真地表示想在评审之余去看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以及一些深夜放映的恐怖片,当然还有姜文导演的《芙蓉镇》。“如果有时间我真的想看,因为一般真的很难有机会看到,特别是在大银幕看跟观众朋友一起看,感觉不大一样。”
张震一个月之内两度解锁国际A类电影节评审,现场媒体最为关注的就是他是否有意着手开始从演员向其他身份的转变。现场张震也大方给予回应,由于自己从业电影也有一段时间,自己确实开始有意向电影的其他幕后领域进行拓展。他说,“我对电影很多环节的幕后工作都非常感兴趣,其实已经开始进行编剧课程的学习,希望可以多摄取一些新知识。”他表示,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的表演得到更多层次的发展,也能对电影行业有更丰富、更多样的理解,做出更好的作品。
美国制片人大卫·佩穆特则认为,最关键的是这部电影能不能打动人,评委能不能被电影的情感所激荡,这是最重要的标准。
前年做过白玉兰奖评委的秦海璐,今年则成为了金爵奖评委,她也提到了自己作为电影评委对参选作品的标准:“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标准,每个影片导演想要表达的主旨可能不是统一的,每个人的生活、认知和表达方式都不一样,所以表达深度也不一样。有一点是可以作为参考的,那就是他想要讲的事情是否讲清楚了,再有就是他阐述故事的方式是常规还是非常规的,最后就是她讲述的方式方法是否能够触动到人内心本质的、底线的东西。”
伊尔蒂科·茵叶蒂则表示,电影是一门艺术,他更看中电影的艺术性表达。
在发布会上,也有记者就当下娱乐圈资本与影视产业的缠斗以及近期娱乐圈的“超级地震”提问,姜文则一脸严肃地拒绝回答,他说:“此问题与电影节无关,就过去了吧。”
编辑 耿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