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文化同行!观澜河上龙舟激情竞渡

读特记者 张尉心 杨明铭
2018-06-11 14:50
摘要

6月11日下午,龙华区2018年龙舟文化艺术节的重头戏——观澜河国际龙舟赛比赛正式开桨。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6月10日下午,龙华区2018年龙舟文化艺术节的重头戏——观澜河国际龙舟赛比赛正式开桨,首日的比赛中,来自龙华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深圳市业余体校以及由市民代表队等40支队伍在观澜河上激情竞渡,进行业余组初赛,预计到12日上午的公开组赛事和业余组决赛,赛事热度将达到高潮。

6月10日下午,2018年观澜河国际龙舟赛业余组比赛正式打响,赛事全面按照中华龙舟大赛标准筹备。

岁岁端午,龙舟竞飞渡,山歌悠扬、麒麟舞吉祥。

传统文化的根脉,百余年来,始终在龙华这片客韵之乡不停地传承和创新。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观澜河流域治水提质一年一个台阶,观澜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了历史性改善,一年一度的龙舟文化艺术节和观澜河龙舟赛,已经成为龙华人与自然共舞、与文化同行的和谐乐章,成为龙华一张靓丽的城区名片。

历史的回望:民俗文化传承与水环境共浮沉

2009年5月27日,农历己丑年五月初四,端午节的前一天,观澜河岸居民围观,长长的鞭炮燃起,把一片隆起的河堤“炸”出一大片红色,三艘龙舟在河中奋力争渡。历史照片永远记录下了这个特殊时刻,观澜河上消失了数十年的龙舟赛又重现了。

翻开观澜志史,端午节划龙舟是重要的习俗,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据老一辈讲,当时的龙舟是用韧性好、不易吸水、耐腐蚀的橡木精心制作而成的,龙头是用整木雕琢。每年端午节前一个月,龙舟赛参赛者必须进行严格的训练。在下水训练前,村中要挑好日子,然后选一位年纪大且威望高的老人在祠堂为龙船点睛。每年的龙舟比赛开始前,有村中的麒麟队、醒狮团表演精彩生动的麒麟舞和醒狮舞。随后客家山歌手分列河的两边,深情对唱山歌。老资格乡长一宣布比赛开始,各条龙船就像离弦的弓箭一样向前冲去。河上龙舟你追我赶,热火朝天。岸上人山人海,欢呼雀跃,热闹非凡。

人们在龙舟竞渡中经历一个又一个端午佳节,每年赛后,人们又会把龙舟的龙尾埋入指定的河涌、山塘、沙田里保存,龙头放在文氏祠堂里供奉。直到下一年的端午,从沙土中“起龙身”,挖出龙尾与龙头相连,准备新一轮赛事。赛事年复一年,后来观澜的侨民遍布世界各地,还把观澜的龙舟文化传播到亚洲、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8年业余组初赛,蓝天、碧水、龙舟,观澜河美如画。

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上世纪中叶,观澜划龙舟的传统中断了多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划龙舟活动逐渐恢复,观澜也欲将这一自发性的群众活动形成规模,扩大影响,发扬光大。但由于上游的过度开发,观澜河河道淤塞,河床变浅,具备划龙舟的河段越来越少,再加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河水遭受污染,观澜划龙舟活动一度绝迹。

直到2006年前后,深圳市开始对观澜河进行治理,采取治污与景观修复齐头并进的做法,历经三年时间,观澜河朝着水清岸绿的目标大步迈进,观澜河赛龙舟这一传统文化体育活动终于在2009年重获了新生。

与时代同行:新民俗在现代化城区焕发新魅力

如果说2009年的龙舟竞渡,是群众自发地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那么2010年开始,“赛龙舟”真正成为“龙舟赛”,作为一项赛事开始了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2009年5月27日,农历己丑年五月初四,端午节的前一天,观澜河岸居民围观,长长的鞭炮燃起,把一片隆起的河堤“炸”出一大片红色,三艘龙舟在河中奋力争渡。历史照片永远记录下了这个特殊时刻,观澜河上消失了数十年的龙舟赛又重现了。(资料图)

2010年端午节前夕举行的首届“观澜杯”龙舟赛,是首次由街道办事处举办的赛事,共有来自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的28支队伍踊跃参赛。比赛当天,从早上8时30分赛到正午时分,3个多小时期间欢笑声、锣鼓声、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伏。有意思的是,媒体记者在欢呼的人群中发现不少外国面孔,一问才知道是正在观澜版画基地进行创作的外国艺术家。

到了2011年的第二届“观澜杯”龙舟赛,正值深圳迎办大运会,这一年的赛事主题定为“牵手精彩大运、相约生态观澜”,观澜河整治工程快马加鞭,观澜河水青波荡漾,成为深圳“办赛事、办城市”的生动写照。

2012年,龙华铺开新的发展篇章,龙华新区正式成立,“观澜杯”龙舟赛上升为市文体旅游局与龙华新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赛事。“龙舞华章迎盛世”,参赛队伍壮大到43支,昔日的“扒龙船”,如今的龙舟赛,龙华新民俗在更大程度上彰显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不少龙华人记得2013年的龙舟赛,那年龙华富士康代表队、长安标致雪铁龙公司的外国专家代表队成为一道独特风景。从那届比赛开始,区委区政府提出了观澜河龙舟赛要“打造深圳市乃至广东省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民俗赛事”的目标。

2014年,“观澜杯”龙舟赛又迎来重大提升,由单纯赛事升格为龙华新区龙舟文化艺术节,并结合中央文明办“我们的节日”主题策划,展开系列和端午有关的民俗文化活动,传承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将“龙舟文化艺术节”塑造成深圳“我们的节日”文化名片,进一步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年的端午记忆在欢乐中度过,这一年“观澜杯”龙舟赛突遭“龙舟水”,36支参赛队伍不惧风雨如注,在观澜河上扬桨斩浪,反而点燃了观众情绪,欢呼声一阵盖过一阵,场面非常热闹,令人动容。

一年又一年,龙华人的端午节就这样传承百余年衣钵,龙舟、山歌、麒麟瑞舞,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城区携手焕发出新的人文魅力。

逐梦与奋进:在创新传承中彰显文化自信

从龙舟赛到龙舟文化艺术节,意味着更多文体创新、更丰富多彩的惠民、便民人文大餐,“人文龙华”文化品牌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擦亮,许多难忘瞬间成为全体龙华人的集体记忆,也为龙华区打造文化强区以及现代宜居生态城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2016年开始,龙华人的赛龙舟记忆开始与美有关。那一年,两岸凤凰花盛开掩映下的观澜河,被誉为“深圳最美河道”。值得一提的是,也是从2016年开始,龙华对龙舟文化艺术节进行了“升级”,除了有一个主会场,还首次在各办事处设置了六个分会场。系列文化活动质量有了质的提升,如举办“越韵春晓·诗画龙华”经典越剧专场演出,以国际国内流行音乐人以及草根音乐人为主体的森林流行音乐会,基于深厚人文历史挖掘成果的虔贞女校艺术展览馆开馆仪式暨东西方文化融合专家研讨会,以胜利大营救历史事件为背景、加入本土题材,以客家山歌贯穿主线的音乐剧《风雨白石龙》首演等。

2016年龙华新区观澜河龙舟赛。

2016年龙舟文化艺术节期间,客家山歌音乐剧《风雨白石龙》首演。图为剧照。

2017年,升级为行政区的龙华,迎来了规模更大、内容更精彩的龙舟文化艺术节及龙舟赛。在“传承、创新、惠民”的主题下,在新技术、新传播手段的支持下,“招牌”节目龙舟赛得到了更大的传播。这一年,观澜河龙舟赛首次采用现场高清直播方式,通过深圳体育频道、腾讯网和壹深圳向全球直播。据赛后统计,仅腾讯直播平台,便有10.9万人次观看实况。摄影家们还举行“端午风情”摄影大赛,用镜头记录龙舟节各项活动的精彩瞬间。最终该项赛事荣获“2017年深圳市十大本土品牌赛事”称号。

2017年观澜河龙舟竞速赛——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2017年赛事国际化水平提升,澳大利亚龙舟赛、国际友人龙舟队的到来,促进了国际交流。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龙华的龙舟精神历经百年,是弘扬爱国正气、体现团结奋进、友爱互助、忧患与共的精神。

2018年龙舟文化艺术节的主题定为“创新龙华·逐梦奋进”,主会场活动数量达到18场,在传承传统龙舟文化基础上,加入非遗展演、吴桥杂技表演等传统文化元素,增加了客家民俗风情主题歌舞晚会、“浓情端午·欢乐观澜”端午节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和非遗体验活动等更接地气、满足群众需求的活动。重头戏龙舟赛全面按照中华龙舟大赛的标准来筹备,无论是代表队实力还是总奖金水平都创新高,首次引入女子赛邀8支女子专业队角逐令人期待。

龙华区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龙舟文化艺术节和龙舟赛事全方位、多角度、大覆盖地展示龙华区文化体育发展成果,彰显龙华文化自信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增强龙华人民的获得感。

龙华区委区政府全力冲刺深圳市治水目标,努力为居民呈现水清岸绿观澜河。(资料图)

编辑 郑蔚珩

(作者:读特记者 张尉心 杨明铭)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