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聚焦|构建“新闻+资讯+互动”的内容格局 ——深圳新闻网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
2021-03-05 12:18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周海斌

作为一家地方网站,深圳新闻网不具备全国性大媒体那样的节目研发能力和浚源,于是选择了“蹭热点”的方法:市场上哪种技术受欢迎,哪一类内容在刷屏,就想办法把它本地化、个性化。

【关键词】热点 策划创意 深圳新闻网

移动终端的普及,打破了人们获取资讯的时空限制,为信息的迅速扩散起到了先导作用。新媒体作为新闻讯息与受众之间的桥梁,促使新闻资讯的生产流程、生产方式、传播载体必须求新求变。在此浪潮下,作为地方新闻门户的深圳新闻网,也在不断学习,力求创新,虽然过程艰辛,却也取得了一点成绩,更收获了一些经验和心得。

一、注重策划,创意先行,重在效果

要想在当前内容比拼白热化、同质化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策划和创意是秘笈。重视创意,但不能为了创意而创意,最终的指向是实效,这是我们在进行报道策划时的基本指针。说心里话,

我们作为一家地方网站,不具备全国性大媒体那样的节目研发能力和资源,于是我们选择了“蹭热点”,市场上哪种技术受欢迎,哪一类内容在刷屏,我们就想办法把它本地化、个性化。沿着这个方向,我们推出了一些有意思、更有效果的策划,也得到了市场和业界的认可。

这两年,直播是一个风口,我们也希望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然而,直播做什么,怎么做,我们不能做低俗的直播,也没有巨量资金去投入做节目,怎么办?经过长时间的策划研究,最终,我们选择了执法直播这一切口。在深圳市食药局的支持帮助下,我们合作打造"透明食安”工程,推出执法直播节目“星期三查餐厅”。

2017年,深圳要建设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星期三查餐厅”已经成为这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每一期执法行动,都全程使用深圳新闻网直播平台进行视频、图片、文字直播,直播执法的全过程,记者和主持人深入执法现场,根据突查到的问题采访执法人员,对突查问题进行专业解读。直播页面设有网友评论,主持人也可根据评论现场提问并通过视频及时为市民解答。目前节目已推出近50期,已经进入第二季,成了一个有影响力的IP,不但广大网友喜欢看,积极参与,也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2017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领导专程到深圳新闻网听取情况介绍,并给予高度评价。节目还获得了广东省网信办"一网一品牌”栏目奖、广东省网络文化协会颁发的"品牌栏目奖”和全国城市网站联盟的"品牌栏目精品奖”,节目制片人王晓靖也获评报业集团“名记者”"深圳十大最美消费维权人物”称号。在这个节目基础上,我们2018年推出了"晓靖看后厨”节目,邀请网友到餐厅后厨参观,与餐饮工作者交流互动,全程直播,很受欢迎。

执法直播得到了认可,我们就要把它做透。沿着"直播+执法"的路径,我们相继推出了“控烟大执法”"文明周周查”"消防安全现场查”等,今年又新策划推出"宝安厕评行动”,联合城管局、文明办深入公共厕所检查,落实"厕所革命”要求,全程直播,节目也广受关注。

这两年,脱口秀成了热点,我们也想来蹭一下。结合网站定位,我们推出了一档名为“圳好直说”的脱口秀节目。节目专门邀请政府部门、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吐槽”,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自己的工作,回复市民的提问和质疑。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五分钟节目,很好地搭建起了政府和市民沟通的桥梁,更有几位脱口秀主角成了网红。这样一种新的形式,也得到业界肯定,斩获了全国城市网盟"创新栏目奖”。

用说唱的形式来宣传政府的工作,是我们在2018年春节前的一次“蹭热点”。推出的《深圳美好明天是奋斗出来的》说唱MV,在市委办公厅、市网信办的指导下,我们邀请深圳一支优秀的说唱团队参与创作,把深圳2017年的工作成绩和未来的工作目标定位用说唱的形式呈现,成为新春刷屏的正能量作品。

二、做好原创内容,提升内容传播价值

我们深刻意识到,原创报道已经成为网站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2017年以来,我们在原创报道上加大投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设立采访部,专门负责原创报道。过去的网站,多以转载稿件为主,这种复制粘贴为主的生产方式,随着版权保护的加强,用户个性化浏览需求的爆发,既给网站带来了较大的版权风险,也难以用高质量的内容获得用户。我们设立采访部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原创报道的地位和价值,夯实原创报道的力量。目前,我们的采访部有14名记者,再加上驻点各区的区网记者,总数有60多人。占网站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强。这个比例,在报社可能不算大,但对于深圳新闻网,比过去已经有了大幅提高。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的原创报道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数量上,每天的原创报道数能达到60条以上,这些内容,既有策划报道、社会热点,也有从市里到区里的各种政务和民生报道,基本能满足网友的新闻资讯需求。

设置考核评奖机制,提高原创报道质量。2018年以来,我们在过去严格的内容差错巡查处罚的基础上,设立了好稿评奖机制,每周对原创报道进行评奖,用奖惩结合的机制激发记者做好原创报道的动力。与此同时,我们还不断加强采编人员的培训,一方面从外面邀请专家老师,给我们的记者编辑传授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完善内部交流培训,邀请记者编辑互相授课,从“如何拉近跟报道对象的距离”"会议报道采写”,到"微视频拍摄制作技巧”,形成了学习型队伍的氛围。

我们欣喜地看到,自己的努力也有了收获。我们的报道,在集团新闻奖评选中,过去经常得"零蛋”,或者最多得二三等奖,经过一段时间的加强,最近一次的集团新闻奖,我们光是一等奖就拿了6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向兄弟媒体多多学习,力求让我们的原创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真正成为我们的立网之本。

三、突出贴近与服务,构建“新闻+资讯+互动”的内容格局

我们深知,以新闻立网,但网站不能只有新闻,未来的深圳新闻网,应该是一个大的平台,既发布新闻,也有各种服务咨询,更要能让网友进行交流互动,并且能成为一个连接的交汇点。今年3月,我们以这一认识为基础,对网站页面进行了一次刷新。

我们充分利用各区记者站的优势,做大做强街道社区新闻,让网站变得更亲切;我们推出"发现深圳”板块,派出十余名小编深入城市最前沿,为市民提供最鲜活的原创生活资讯,让网站变得更有用;我们在页面设置各种服务入口,让市民可以在深圳新闻网订机票车票,购买演出票电影票,可以办社保,预约去大梅沙……让深圳新闻网朝着"连接一切”的方向努力。

移动时代,渠道越来越重要,怎样让好的内容传播出去,是我们一直考虑的问题。单靠自有平台,传播力是有限的,于是我们选择了借船出海。2016年9月,我们与市网络媒体协会一道,共同打造深圳市自媒体内容融合平台深圳”。相对于传统的APP,深圳”是一个思路和技术创新的成果。它通过虚拟一个城市级的内容平台,将不同形态和载体的内容连在一起,兼容性强,技术新。目前,已经完成入驻260家,连通自媒体粉丝总数超过2300万。与此同时,我们积极与流量大、用户多的APP开展合作,为他们提供深圳本地新闻资讯,嵌入其APP,通过这些大用户量的平台传播我们的内容。

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新媒体平台下新闻的采编内容创新更加迫切。这就要求我们在采编流程、传播方式、传播平台、内容呈现等方面不断创新求变。在移动新媒体转型路上,深圳新闻网还在不断前进。

(作者周海斌系深圳新闻网副总编辑)

实习编辑 苏心怡 审读 李诚  审核 赵偲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