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还是解放?2027年我国金融业或受人工智能颠覆性影响

读特记者 李萍 文/图
2018-06-09 14:54
摘要

聚焦金融领域,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型岗位及人才需求同样巨大,主要是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研发人才、运营专员及人工智能商务拓展专家等,对研发等每个环节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BAT巨头入局、资本助推与创业热潮等等,人工智能成为关注重点。人工智能在对全世界范围内所有行业产生变革性影响的同时,也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着重要影响。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久远的时间里,人工智能技术将如何帮助我们、改变我们、取代我们?

6月8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报告《取代还是解放:人工智能对金融业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指出,根据BCG2027人工智能对金融业就业市场影响模型测算,到2027年中国金融业约23%的工作岗位将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报告指出,自19世纪初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技术不仅大量取代了人力工作,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就业结构与工作性质的改变,也催生了一批又一批全新概念的工作岗位。2017年被认为是中国的人工智能应用元年,随着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发布,预计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也将逐步扩展到各行各业。

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数据、算法与应用场景的不断交互与融合驱动着新一轮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就业领域,人工智能削减工作岗位、冲破人效瓶颈,减少标准化与重复性劳动,改变工作性质、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催生着一系列新的工作岗位。人工智能技术将从自动、智能、创造三方面改变商业世界,即推动自动化水平达到新高度、支持智能分析与决策、催生新商业模式与新产业,并在金融业就业市场相应产生岗位削减、效率提升和就业创造三大影响。

报告具体指出,经测算,到2027年,中国金融业就业人口可达到993万人,其中23%的工作岗位会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削减或转变为新型工种,而其余77%的工作岗位未被替代,但效率将获得大幅提升。将受到人工智能颠覆性影响的主要为从事标准化、重复性工作的岗位,据估算至2027年约为230万人,即金融业就业总人口的23%。而余下760万人主要为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应对人际情感交互及随机多变环境的岗位,将不会受到人工智能的颠覆,而是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提升效率。

从岗位削减角度看,其中保险业受影响程度最大,25%的岗位面临削减或转型;银行业次之,削减比例约为22%;资本市场业务最少,约16%的岗位面临颠覆。

从效率提升角度看,人工智能可大幅减少原有岗位的工作时长,相当于提升效率。根据估算,到2027年,人工智能将使金融业未被颠覆岗位的工作时间总时长减少约27%,相当于人们每天花在同样职能活动的工作时间平均可减少2.1小时,相当于效率提升38%。具体来说,效率的提升对资本市场影响量大,银行业次之。资本市场效率提升高达56%,银行次之约42%,保险可提升约29%。

除此之外,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也将催生大量的就业需求,创造更多的新型岗位。根据Gartner发布的报告,从2020年开始,人工智能创造就业量将超过削减就业量,同时也会新增230万个新的工作机会。目前中国整体人工智能人才缺口高达百万,在过去两年对新型岗位的需求以每年翻倍的速度递增。聚焦金融领域,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型岗位及人才需求同样巨大,主要是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研发人才、运营专员及人工智能商务拓展专家等,对研发等每个环节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未来人才的创造力、情感沟通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李萍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