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龙顺:饱满笔意呈现烟雨江南与白雪塞上

读特记者 尹春芳 文/图
2018-06-09 10:11
摘要

在展出的皖南系列中,姚龙顺给我们呈现了烟雨朦胧的江南秀丽景色。

从皖南清新秀美的雪景再到陕西高原之上的雪景,一场以雪景为主角的展览为炎热的鹏城带来丝丝的凉意。

“水与墨·黑与白”姚龙顺艺术作品巡展(深圳站)于9日起至6月11日在雅昌艺术馆展出。此次展览展出近150幅作品,当中涵盖了姚龙顺从艺多年的艺术探索,时间跨度从1995到2018年。这些作品既有鸿篇巨制的山水,又有方寸之间的小品;既有趣味盎然的花鸟画,又有广阔大气的山水。其中以雪景最为引人关注,在清逸典雅构图中,彰显着饱满的笔意和生命的自然活力。观众通过此次展览可以一窥姚龙顺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姚龙顺1952年出生于上海市。曾任文化部中国美术创作基地副主任、中国香港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理事长、Great Art《大美术》杂志社主编、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国画院、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陕北古塬艺术研究院院长。其作品若干次在国内外各地展出。

“水与墨·黑与白”姚龙顺艺术作品展是一个全国性巡展,继今年4月在北京举办之后,于5月移师安徽合肥。如今的深圳站是第三站,也是该展上半年的最后一站。

淡雅风情 功力十足

姚龙顺的艺术之路是从大写意花鸟画开始的,他师从著名国画大家陈大羽。陈大羽的艺术观点和技法对姚龙顺影响很大。陈大羽绘画作品中以鸡系列最为著名。

为了向老师致敬,此次展览也展出了姚龙顺创作的四幅鸡系列的作品,展现了他自己的文脉传承。

后来姚龙顺决意要创造自己的风格,于是转成山水画。姚龙顺说,花鸟聚焦局部,山水讲究格局与大气。从花鸟画到山水画,他找到了一条通途,那就是写生。大量的写生让他的作品有了灵气与静气,从花鸟画开始训练而成的观察力与技巧功底则让他的写生有了落点。

《喜事连连》

几十年的艺术创作生涯,让姚龙顺在书法和绘画、传统与现代,以及大、小写意之间都彰显出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在皖南工作多年让他一直对那里念念不忘。长期的写生让他积累了皖南大量的风土人情。在展出的皖南系列中,姚龙顺给我们呈现了烟雨朦胧的江南秀丽景色。皖南的白墙黑瓦红灯笼,小桥流水人家呈现着一种特殊的韵律和生命的悸动。水与墨、黑与白、厚重与轻盈拿捏得恰到好处,仿佛是一首优美的小诗。

在他的作品《一鸣惊人》展现的是蝉居高声自远,一鸣惊人的情景。画面上活灵活现的蝉,生动传神,秀雅清逸用笔刚柔相济,着色求艳丽而不俗。即使是方寸之间的小品,他也有自己的巧思与趣味。

《寿而康》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点评姚龙顺的艺术时认为,姚龙顺画画是用心在画,笔墨和表现形式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以画笔呈现陕北古塬上的雪

在姚龙顺看来,一个画家必须要有一种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姚龙顺在近四十年的绘画过程中,大胆创新,在借鉴前辈的基础之上,找到一种能够表达他的艺术语言与艺术风格的载体,那就是陕北古塬上的雪。


《高原高原》

从皖南到陕北,一南一北,同是雪景,却大不相同。姚龙顺认为,皖南的雪秀美,婉约,惹人遐想,而且转瞬即逝。陕北的雪则不同,下雪的时间很长,非常磅礴大气,具有震撼感。

为了画好陕北的雪,他多次写生,在陕北的神木、清涧、高家洼塬上以及梁家河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住进了塬上的窑洞、交了那里的朋友、喝了他们的酒。在那里过大年“转九曲”、在那里“信天游”“扭秧歌”、在那里“低吟白雪,浅唱黄土”、在那里引吭高歌,狂吼大风,在那里度过了许多个春夏秋冬。

于是,黄土高原的雄浑壮观,黄河的浩荡蜿蜒、塬上枣树的枝繁叶茂、乡村农舍都静静流淌在他的笔下。《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塬上春雪》、《雪笼两河口(黄河、无定河)》等等作品展现了画家对黄土高原的深情。

《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

在此次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他所创作的《陕北的雪》系列画作。这些作品尺幅往往很大,极具视觉冲击力。最大的一幅画作是《沁园春·雪》,为了创作这张巨幅画作,姚龙顺构思了两年,下笔的时候情感澎湃,用笔泼辣,呈现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意境。

在陕北榆林创作的《塬上春雪》系列作品中,以他对陕北黄土高原的深情,演绎着自己的精神世界。著名的日本画家王子江说:“他是将这片黄土高原上的峁梁沟壑,以他的深情和独特的表现形式,画成了‘父亲脸上饱经沧桑的纵横交错的皱褶’,有一种不仅令人惊叹,同时还令人震撼之美!”

中国美协理事陈钰铭表示,陕北的黄土高原不好画,古塬上的雪就更不好画了。但是姚龙顺画出来了。画得很好,放开了。像《梁家河畅想》这样的作品,还可以多画。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配合这一次的展览活动。一本“巨大的”画集也将会出现在展厅中。该画集涵盖了姚龙顺近几年创作的400余幅作品,不仅体型巨大,而且内容丰富,完整地介绍了姚龙顺的艺术。

编辑 刘思敏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