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唯一“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姚璇秋:以深圳为桥梁,将潮剧推向国际舞台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古国真 李竹 通讯员 黄剑丰 文/图/视频
2021-03-04 09:17

“这是我代表潮剧获得的,这个荣誉应该属于整个潮剧剧种。” 在2月26日中国元宵节这个特殊的传统节日里,“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结果在北京正式公布。由广东省文旅厅选拔推荐的我国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荣获“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成为该奖项自2017年连续举办四年来广东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非遗传承人。

“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组委会对姚璇秋的颁奖词是:含咬吞吐,多样妙手,秀口吟唱中她树起了传统潮剧的发展大旗;大家名角,蜚声海外,言传身教下她播散了戏剧传承的星星火种。

姚璇秋荣获“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黄剑丰供图)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时,公开点赞潮剧和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由此,“潮剧”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其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璇秋”一时间广为关注。由广东潮剧院打造的“姚璇秋艺术成就展”也即将揭牌,这是潮剧历史上首次以演员个人为主题打造的展厅。在展厅揭牌前夕,记者对姚璇秋进行了专访。在专访即将推出之际,记者又喜闻姚璇秋获评“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并于当日对她连线再次采访,其言语一如此前的专访风格,透露着朴实与谦逊的特点。

姚璇秋在广州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李竹 摄)

她成为新中国潮剧“三改”后的第一代女旦

“海内外凡有潮音之地,无人不闻姚璇秋”可谓是对姚璇秋艺术人生最好的诠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代表剧目《扫窗会》《荔镜记》《辞郎洲》……将姚璇秋这些荣誉与作品悉数列开基本就是潮剧近六七十年的发展史。

如今已退休20余年的姚璇秋,仍不辞辛苦,时常回单位广东潮剧院传习所授课、扶掖后辈,筹备非遗传承的相关工作。在接受记者专访当天,时值姚璇秋刚结束在汕头一个多月的紧密行程。她身穿红衣,将肤色衬得红亮,微卷的头发梳理整齐,完全没有刚刚奔波于两地的困倦。由于年事已高,姚璇秋耳朵不太好使,谈起话来有些吃力,但只要提及生生不息的潮剧,姚璇秋的声音就会高昂起来,话语中有藏不住的激情和喜悦,透过镜片还能看到她眼里的光。

说起自己与潮剧的缘分,姚璇秋娓娓道来——

潮剧是一个近600年历史的地方剧种,是潮汕人的精神纽带。新中国成立后,潮剧经历了一轮重要改革——改人、改戏、改制,号称“三改”。姚璇秋认为,自己72年的从艺历程正是新中国成立后潮剧改革创新式传承发展的历程。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潮剧采用的是 “童伶制”,童伶相当于卖身给戏班,戏班班主完全控制童伶的人身自由。姚璇秋回忆,当时招用的童伶基本都是3、4岁的小孩,学不好或不听话都要挨打,通宵达旦地演戏,制度十分残酷。1950至1953年,国家先后废除了童伶卖身契约,实行工人民主管理,这是“改制”。

在新的时代,潮剧以新的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童伶制”被取消,小孩不再能演戏,潮剧开始“改人”,招用读书的青年或大人演戏。彼时,未满18岁的姚璇秋被潮剧界的有心人陈炳光发现,收入当时最有名气的职业剧团——老正顺香班,从此开启了潮剧生涯。她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部潮剧折子戏《扫窗会》,凭这部戏在省城乃至京城一炮打响,从此奠定了姚璇秋作为潮剧青衣名旦的地位。姚璇秋也由此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潮剧打破“童伶制”后的第一代女旦之一。

潮剧《扫窗会》剧照  (广东潮剧院供图)

姚璇秋向记者回忆,自己所在的正顺潮剧团根据老艺人口述及参考福建梨园戏演出本,重新修改剧目《荔镜记》,让“黄五娘”这个反抗封建婚姻的艺术形象再现于舞台。后应邀到中山大学演出时,姚璇秋受到中文系的王季思、董每戡等教授的青睐,他们还亲手修改《荔镜记》的剧本,是为“改戏”。“改戏”将剧中不适合时代发展的内容改掉后,使姚璇秋扮演的“黄五娘”这个角色更加深入人心。

潮剧《荔镜记》剧照(广东潮剧院供图)

姚璇秋强调,自己在经历潮剧“三改”中获得艺术成就和荣誉不是她一个人的。潮剧是一部戏,自己只是其中的一个演出者,整部戏的完成还需要依靠戏剧作家、戏曲音乐家、导演、灯光舞美、化妆师、服装师等人员的配合。“我此生许给潮剧,我的荣誉属于整个潮剧。”姚璇秋动情地向记者说道 。

以深圳为桥梁

她将潮剧推向国际舞台

1955年,姚璇秋跟随戏班到广东宝安(即现在的深圳)表演。在姚璇秋看来,这次的表演为潮剧进入香港公演搭起了桥梁。

“当时不少香港‘潮人’前往宝安(深圳)观看我们的表演。香港是东西方交流的窗口,但由于历史原因暂时无法过香港演出,我们就计划先在与香港隔桥相望的广东宝安(深圳)演戏,吸引香港的戏迷过来看潮剧。”戏一开场,台下掌声四起,在宝安(深圳)演出的成功,让姚璇秋一行潮剧班子看到了到香港演出的希望,要知道在解放后十几年间,从未有过潮剧班到香港演出。

1960年,这个希望变成了现实。彼时,姚璇秋随团应香港普庆和高盛两个戏院的董事长何贤的邀请,前往香港和九龙演出。“香港的演出,在海外华侨内部也引起了轰动,新加坡、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华侨也闻讯专程搭飞机前来看戏。”

从宝安(深圳)到香港,潮剧的影响力逐步向外扩大,之后等待潮剧与姚璇秋的是一个更大的舞台。同年,潮剧电影《苏六娘》与《荔镜记》在香港发行,随后电影在东南亚上映,姚璇秋的名字远播东南亚地区。不久后,姚璇秋也应邀来到柬埔寨、泰国、新加坡等地演出。“以香港为窗口,我们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戏曲改革的成果,也让他们看到新中国培养的潮剧演员的风采。” 姚璇秋面对深圳特区报的记者满怀自豪地说道 。

未来要打造潮剧传承交流的阵地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这一古老的剧种能走到今天,与非遗的传承密切相关。

2000年姚璇秋退休了,开始为潮剧事业薪火相传而奔走。但姚璇秋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70年代,自己就已经主动授徒,培养了新中国第二代“黄五娘”——吴玲儿。

30多年来,姚璇秋弟子满梨园,其中不乏海外华人:新加坡南华儒剧社的李诗瑶、马来西亚金玉楼春潮剧团的吴慧玲、美籍华人郑凤娜等均是她门下弟子。她们为潮剧在海外的传承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姚璇秋为李诗瑶授课(广东潮剧院供图)

而建设姚璇秋艺术成就展又是潮剧文化传承的另一种载体形式。2020年8月起,广东潮剧院启动建设姚璇秋艺术成就展。由于疫情影响,姚璇秋艺术成就展目前虽已建成,但一直未能举行正式揭牌仪式,只是于今年春节期间以预约形式接受少量公众参观。展厅以场景、实物、模型、史料等形式,全方位展现着这位潮剧表演艺术家的辉煌成就。

姚璇秋艺术成就展外景(广东潮剧院供图)

姚璇秋介绍,广东潮剧院高度重视姚璇秋艺术成就展。“潮剧院党委书记黄奕瑄曾和我说,要将潮剧中最有代表性的东西在展厅中呈现,以激发潮剧年青一代的自信心。未来,这个艺术成就展将成为培养潮剧人的指引性展厅。”

直到今天,潮剧依然备受潮汕人的青睐,得益于潮剧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依然拥有求变的勇气。去年,汕头市印发《汕头市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实施“八个一批”工程方案》,要求汕头从 “树立一批惠民文化品牌”等方面发力,由此举办了“戏亭印象”等惠民活动,每周三、周六晚分别在红亭戏台、小公园中山纪念亭演出,将潮剧从剧场搬上了街头,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向群众展现潮剧的魅力。

2020年,广东省文旅厅印发的《广东省“十四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实施方案》显示,2021年6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新建一批省级非遗工作站。同时,《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办法》也即将出台。对此,姚璇秋认为,现在潮剧以及非遗传承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十分有发展前景。谈及潮剧的未来,姚璇秋表示:“潮剧的未来在于传承,把经典继续传下去,这是我的责任与义务。我们一定要敬畏传统,保护好潮剧的根,再在更高的起点上传承潮剧文化。我将一往无前地继续传承潮剧。”

人物背景介绍 :姚璇秋,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东潮剧院名誉院长、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其主演的潮剧有《扫窗会》《苏六娘》《荔镜记》《续荔镜记》《辞郎洲》《革命母亲李梨英》《梅亭雪》《万山红》《江姐》《春草闯堂》等剧目,并成为潮剧经典,塑造一系列不同性格的舞台人物形象。

1957年,潮剧历史上第一次到北京演出,当时观众好评如潮,潮剧被推荐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均出席观看。梅兰芳大师对姚璇秋的演出大加赞赏,并题写“雅歌妙舞动京华”七字进行高度评价。

姚璇秋唱功深厚,演唱艺术有丰富的表现力。她继承潮剧青衣旦行的传统表演艺术形式,又广泛学习融化兄弟剧种的表演艺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对潮剧演唱艺术有深刻的影响。

1989年,由姚璇秋录音灌制的《井边会》唱片,获中国唱片公司首届金唱片奖,并获泰华报人公益基金会最佳艺术特别奖;2008年,姚璇秋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潮剧的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她荣获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今年3月1日,姚璇秋又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至今,年过八旬的姚璇秋仍然为潮剧艺术的传承作出贡献。

姚璇秋带领广东潮剧院青年演员重走总书记视察汕头路线(广东潮剧院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范锦桦 王雯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古国真 李竹 通讯员 黄剑丰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