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00后已经成年,再过几天,975万高考生就要走上战场,他们中绝大多数是2000年出生的千禧宝宝。00后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近日,新浪教育发起 “00后的高考谁做主?”问卷调查 ,共计回收有效问卷2万余份,00后考生占58%,他们的家长占31%,其他网友占比11%。
超1/4的00后不凭裸分上大学
半数左右受访00后考生认为参加高考是为了增长经历,而非改变命运的大考。受访家长选择“增长经历”的比例更高,占到了70.7%。 他们这样回答的底气在于,社会给个人成长发展的机会更多了。受访考生中,超过1/4不满足于单纯凭裸分上大学,而尝试各种各样的特殊途径,自主招生、综合评价、艺考是最常见的选择。
以深圳为例,截止至2018年5月25日,深圳中学2018届高三学子海外录取已经基本结束,美国排名前50的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总共录取了150名深中学子,发放了413份录取通知书。艺术院校的申请也保持强劲势头,本届共有14名学生收到罗德岛设计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等13所美国顶尖艺术音乐院校的43份通知书。除传统的美国方向申请,深中学子申请越加多元化,学校教育质量在各个国家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本届7位深中学子收到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录取6名)、剑桥大学(录取1名)7份录取通知书,创下深中新高;世界其他国家的顶尖名校麦吉尔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也纷纷向深中学子伸出橄榄枝。
而2018届高考尚未开始,深圳外国语学校已有8位同学被北大、清华录取,4位同学入选北大、清华自主招生资格,3位特长生入选清华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考试备选名单。 近四年,深外保送总人数634人,其中42人保送至清华、北大。2006年至2018年保送生总数更是多达2057人。出国留学方面,深外更是连续八年保持海外大学录取纪录百分之百。通过大学先修课程、绿色通道、中外交换生等途径申请境外优质大学提供了多条出国留学的通道。
录取率超过70%,00后不怕没学上
事实上,近几年中国大学的录取率已经超过70%。2016年,深圳一本上线率达到24.3%;本科上线率达到59.5%;本专科上线率达88.3%。2017年,在考生人数连续几年大幅增加情况下,今年我市考生各批次上线人数、上线率又有新提升。即使单纯选择高考,00后确实不怕没学上。因此,在他们看来,复读纯属浪费时间。高考成绩不理想,除非发挥严重失常,或者确认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都会看看能被什么大学录取,好歹上一所。
这种观念导致他们心态良好,62.53%受访考生认为高考压力不是很重,大部分孩子能保持6-7个小时的睡眠。应对考试之余,他们还憧憬着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学习,培养兴趣爱好,交朋友,学习一门工作技术,不过,他们对找对象、吃喝玩乐这些事嗤之以鼻。
不过,00后虽然嘴上说高考不重要,身体也在诚实地努力。半数以上的孩子曾通过课外辅导班弥补自身主科辅科的不足,他们中半数左右上过线上辅导班。对00后来说,网络是获取复习、报考信息离不开的工具,他们的家长也极为认同这一点。
00后出生于21世纪开端,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享受着更为丰富的物质条件,更为开放的社会环境。很多人认为,他们完全丧失了奋斗目标,“垮掉”了。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00后的评价偏正面,“积极向上”“有主见”“追求个性”提及频率最高,大家普遍以为的懒、丧等选项加起来只占不到10%。吃瓜群众认为00后普遍追求个性,家长肯定了他们的主见,00后考生大多数自认为是 “有理想”的新一代。
考生看兴趣,家长看“钱途”
调查显示,00后考生确实称得上有理想。95%的受访考生已经考虑过选择什么大学和专业,超过1/4有明确目标,大多数有大概方向,还没确定具体院校专业。
选择院校专业,首先应该考虑什么?三种受访者对此争议非常大。00后考生希望结合自身兴趣选择一个专业,然后根据地域偏好确定大学。一般来说,沿海、经济发达或者离家近的城市更受欢迎。
与孩子的“诗与远方”不同,家长把眼光放到了毕业后的“钱途”上,选专业最看重专业前景,选学校最看重未来就业情况。网友则认为学校知名度最重要,毕竟大学会成为一个人身上的标签,名气越大越好,至于什么城市、什么专业,别人或许不那么care。
备战高考,偶像给我正能量
将近1/5的考生在决定志愿时会考虑到爱豆,对于这种疯狂追星行为,竟然有14%的家长选择支持,22.13%的吃瓜群众也认为00后就该这么有个性。
社会对00后的选择更加宽容,甚至期待他们做出个性的选择。北京的王女士告诉我们,她的儿子非常喜欢易中天,准备报考厦门大学。偶像带来了积极正能量,引导孩子确立更高的目标,激励他努力学习,王女士认为这样非常好。“这才是年轻人嘛!”80后胡先生则表示,因为偶像选择志愿才符合00后年轻新潮的风格。
00后报志愿都不听爸妈的
调查显示,受访00后考生认为,自己的努力在备考中作用最大(32.81%),其次是老师的帮助(24.27%),认为家长帮助最大的只占15.28%,还比不上同学好友(19.10%)。
事实上,这些个性十足的新新人类似乎有意挑战父母的权威,报志愿宁可听从别人的意见,也不会让父母做主。61.80%的考生准备自己决定高考志愿,希望父母做主(3.37%)的比例远远小于“听懂得报志愿的亲朋好友的意见”(25.39%)。
父母心意我都懂,但高考是自己的事
大部分家长仍然充当孩子后勤部长的角色,他们中20.59%放弃工作全职陪考,26.13%在学校附近租房,近60%的家长自己研究过高考志愿,22.54%寻求专业付费服务。有意思的是,将近1/4的家长选择求神拜佛为孩子祈求好运,对此,00后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抵触, 67.73%表示虽然不信,但认可心理安慰效果。
父母为自己付出这么多,考不上大学就对不起他们吗?受访00后确认和否认的各占一半。总体而言,他们追求个体独立,人生路自己走,父母供孩子上学,但考上大学并不是对投入的回报。他们的80后父母想得更开,86.92%受访家长认为,孩子没考上大学不必抱歉,未来的路与父母无关。
见习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