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的各园区、企业,尤其是锂电池使用企业:
真的不想写这种信,可是不得不写。1号凌晨2点多,观澜街道一家生产平衡车的企业一楼发生火情,过火面积400余平米,所幸无人员伤亡,货物损失巨大,该企业独门独院,2栋厂房、1栋宿舍,产品基本用于出口,一条货柜出口延缓一日要赔偿国外采购商12万美元,今天的火灾导致了3条货柜延缓,说实话,看到老板的悔恨和无助,真的是又生气又同情,龙华是制造业大区,不能容忍这类事故再次发生,我们的制造企业真的摔不起跤。这家企业在我去年、今年遇到的火情现场中算是物防、技防措施比较到位了,但正因此,大意失荆州、经验主义害死人、侥幸心理代价高昂!!!消防部门还在调查起火原因。
下午,观澜的工业园区和高危工艺企业代表到了现场,我也讲了一些看到的得与失,因为现场还不稳定无法深入火场内,还是把今天的感触说一说,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高温酷暑,持续酷热的天气,锂电池、危化品、熔融、金属粉尘工艺行业的企业万万注意,安全值守和技防措施务必落实到位,这种气候下的高危工艺和原材料都是“爆脾气”!!!
应该说这家企业去年也在我们区的锂电池群中纳管并做过专门技术指导,也落实了锂电池仓库“砌墙” 龙华区安监局开展锂电池企业"砌墙"行动"回头看"!、防爆空调的温度控制、防爆电气、防火门,建立了义务消防队,安装了温感、烟感探测器、联动事故排风,设置联锁的火灾报警装置,信号传输到值班室,室内安装了消防栓,屋顶配备了干粉灭火球。我记得该公司去年12月温感、烟感和事故风机联动装置因档位打在“停止”被群里指出而严厉批评。
一、下面我讲讲企业的均建立措施但执行不到位的“5个0.9”,都是就侥幸了一点点!
1、企业在三楼建立了措施到位的锂电池保管仓,电气线路都套在镀锌钢管内,空调、安全出口标识、排气扇、灯具、电机都使用防爆型,温感烟感和联锁预警都做了,设置了泄爆口,使用了乙级防火门,实体墙分隔到顶,一楼火情发生时仓内存储了4000组(4万枚18650电池),安然无恙。
但就这么巧的一次,昨天进的一批2000组(2万枚)18650电池因标识等原因要退回龙岗的生产厂商,本想当晚供应商拉走,但是没来,就放到了一楼的平衡车成品仓内,打算第二天直接退回厂家,一楼两处成品仓被实体墙分隔,放置电池的成品仓面积也比较大(最后全部过火),里面的成品全部付之一炬。在里面我发现了还有未做防爆处理的风扇,显然未严格落实锂电仓管理。
2、企业每层都安装了室内消防栓,我看了保养维护都比较正常,但就这么巧,所在园区的二房东改造院内的消防供水,正在铺设管道。
所以事发时,压根没水,而园区重要的消防泵房内的档位又打在了“手动”!!!这是我们很多园区犯的常见病,许多企业将消防泵控制开关设为手动档,是因为害怕设为自动档的话,一旦误操作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殊不知这种认知和行为是大错特错!并且是违法的!!消防泵房设为手动档,在突发情况下,打开消防栓也是无水或水压不足。必须打到“自动”档位!!!请大家自己都去查一查。
所以到场的园区义务消防队员只能拿干粉灭火器扑救,而干粉灭火器主要通过抑制破坏燃烧链、隔绝氧气来灭火,锂电池是由于温度过高进而失火,干粉灭火器在初始情况下确实能把明火灭掉,但并不能有效降低锂电池的内部温度,当锂电池内部持续高温时相应的化学反应还会继续,等热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复燃!给锂离子电池降温,水才是灭火的根本方法!干粉灭火器只是治标不治本。相对来说,水的比热容大,能够有效地降低锂电池的内部温度,防止复燃。
3、火灾讲究“扑早灭小”,我区的工业区基本都建立了义务消防队,该企业也建立了6人的义务队伍,而且烟感、温感预警装置连接到了值班室,警报也一直响。又是一个就差一点的“0.9”,值守无人!!!园区内守夜巡查的人发现时已经形成了明火,火焰从靠墙的一个窗户中喷出,而且又没有可供远距离、高压喷射的水,十多瓶干粉灭火器已经完全无用!
4、关于入仓时的电池荷电量,龙华早就发出倡议控制在30%,而该企业对供货商的要求是至少60%!!!龙华安监关于降低锂离子电池出货时荷电容量的倡议书。
你们可想过,荷电量过大的锂电池被装入你们的产品,变成货品放入仓库或者货车,一旦发生锂电池自燃事故,损失的就不是一块小小的锂电池,而是你的一个完整货品,甚至是你的整个仓库,乃至你的整个企业。一个仓库,一趟货运,都是你们辛勤工作的劳动成果,你们创造的财富,若被一个荷电量过大的锂电池毁于一旦,你们甘心吗?到时再来后悔,还来得及吗?
5、龙华安监一直在推进“清仓”行动,为什么?去年我们的工业火情6成以上是仓库引发,本就高温下易燃爆的锂电池,放在成品仓中,不仅使用非防爆电器,而且存放着大量的充电器、包装盒、塑料外壳。存放锂电池的仓库是不能超过250平米的,因为火场内情况极不稳定,温度接近60度,无法深入去找有无其它非防爆电器、办公台等等!我们反复要求仓库必须和生产、办公进行防火分离,仓库一定不要留有非防爆电器、办公台!因为只要有人办公就会有电扇、饮水机、插座、电源线等等。因为现场的原因,今天无法进去一一探查!但和大量易燃物混放在一个400多平米的无分隔空间内,那不是助力火势、一烧无遗??
还未敢继续探究,仅仅五个措施有而落实不到,都差一点点0.9×0.9×0.9×0.9×0.9=0.59049,就是不及格!!!你心存侥幸,“万一”就会找上门!!!
二、下面再来讲讲不幸中的万幸,希望大家正确认识到“物理分隔”、禁止生产仓储区域住人、建立义务消防队、高危工艺严格落实技防管控措施的意义。
1、毋庸置疑,万幸的是生产车间、仓储区域内严格落实了禁止住人的要求,过火的一楼窗户全部用防盗网密合,如果里面有人,怎么跑?生命至上!如果有人伤亡,企业老板将被追究重大责任事故罪失去自由、更会一生生活在愧疚和忏悔中!!!
2、幸亏专职消防队快速到达,厂内义务消防队迅速带着找到外边道路上的市政消防栓接上水带,政府部门维护的消防栓水压充足,如果院内有水,义务消防队何至于此???院内改造供水时就不应生产、并应该做好应急措施加强巡查、值守到位!这么高温的天气,电气火灾频发,切切打起警惕!
3、幸亏三楼的锂电池仓库严格落实安全管控措施,在一楼高温持续燃烧的情况下,三楼电池仓库内的4万枚电池安然,没有“火上浇油”,不就是危险工艺和材料严格执行了技术规范要求吗?
4、一楼的火没有漫上二三楼、未扩散到相邻的建筑,因为啥?乙级防火门坚强地抵御住火焰漫入楼梯间,想想我们还有不少工业区和企业使用泡沫彩钢板的“假防火门”,能不捏把汗吗?
再看看一楼被实体墙分隔到顶的另一半成品仓,光从建筑外墙都看得出,一堵砖墙的巨大作用!!! 里面除了墙体熏黑,货物安然无恙,有效减少了损失。
隔壁的厂房一楼仓库放了什么,全是易燃的纸皮、泡沫!!!
除了消防队赶到,就是厂区内没有利用公共空间搭设乱搭建、铁皮房,没有设置建筑连廊,没有把货物堆放在应该是消防通道的建筑之间的空地上,奉劝各工业区、企业不要光在拆除阻碍消防通道的乱搭建时发牢骚,多想想为什么和万一发生火情可以挽救什么!!!
5、园区内有很多平时不起眼、大家不关心的角落,平时“你不爱它”,突发事件时“它不爱你”,甚至会“背后一刀”。火苗窜出的窗口左下方就是一台应对停电的发电机。
万幸的是几桶柴油在较远距离的对面角落里,发电机后是消防泵房和园区配电房,龙华的企业老板们,您应该去看看自己的配电房有多乱!你知道如何检查自己车间的电箱是不是安全吗?与主体的仓库、厂家、楼梯间均实体墙完全分隔,好在没有像我们有的工业区把空气压缩机、配电柜放在楼梯间,拿几块木板、彩钢板分隔,如果那样就是助燃的“炸弹”。园区内还有一栋宿舍,住了不少员工,所幸没有和某些工业区一样,楼下甚至楼内停放“电动车”!!!在夜里火情导致整体温度升高时,如果电动车开始添乱爆燃,火势会瞬间漫上宿舍楼,楼内的人可咋办?电动车入室停放、充电,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惨痛后果!别再不当回事儿了!电动车火灾夺命只需90秒!真的不要认为火距离自己很遥远,如果我说的功能分区、通道畅顺、设备被分隔都没做到,再加上这几个巧合,火漫上楼顶、引燃配电柜、卷入宿舍楼,那会是何等的景象!!!
今天这家企业的规模不小,看到他今天的无奈,龙华的园区和企业是否也应该冷静下来反思反思!龙华是制造业大区,有很多优秀的企业,产品供应到全球,但到一定阶段,发展同时也积累了不少问题,龙华的制造业企业要适应新时代,再起步与全球企业竞争,需要同时静下心来反思、修正,解决问题才能轻装健康上阵,很多时候在安监和消防部门逐园、逐企上门检查,专业第三方上门后在群内被“抠图”“找茬”,认为我们苛刻、吹毛求疵、小题大做,当各位看到其它企业火情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夜夜"抠图"教"辨险",莫嫌"婆婆嘴"烦,真为咱"龙华制造"好!
龙华七百多个工业区从无到有建立了义务消防队,全区安监人每天晚上突击拉练检查在岗值守和扑救能力,去年开始对一半的工业区(今年全覆盖)和高危工艺企业全部委托专业机构一家一家、一轮一轮过,每晚逐家用手机点开审图真的是一件极复杂、耗时的事,我作为局长从我做起,挂了五十个工业区和高危工艺企业群审图,我不带头,同事跟进就成为空话,机构的指导就会沦为形式,说真话,每天看图后,那么多常识性错误和重大隐患,挫败感极强,但这也正是审图纠错的意义所在。
希望各位能真正理解,龙华安监的“吹毛求疵”只为你的企业能“转危为安” 、走稳行远!我的“吹毛求疵”,只为你的转“危”为“安”开始时大家有点不习惯,讳疾忌医难免,但时间和实践久了,会感受到龙华安监希望用“辛苦指数”换大家的“平安指数”。咱龙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下班后都在干这个事。
希望大家能够和政府监管良性互动起来,企业负责人主动加入安监的各个群,提问题、解困惑、学安全,唯愿大家平安健康壮大发展。
编辑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