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中小板培养出一批名企

读特记者 熊子恒/文 冯大美/图
2018-05-28 08:12
摘要

14年来,中小板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一批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27日,中小企业板迎来了十四岁生日。14年来,中小板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一批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上市企业平均净利润从0.39亿元增长至3.0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5.83%,一大批企业成长为细分行业龙头。

培养细分行业龙头企业

自成立以来,中小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27日从深交所获悉,截至5月20日,中小企业板911家公司总股本7875亿股,累计总成交金额173.86万亿元,股票总市值达10.2万亿元,约占深沪两市总市值的18.15%。

14年来,中小企业板公司IPO累计融资5900亿元,显著降低了企业杠杆率。公司上市前一年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8.01%,上市后第一年迅速降为30.34%,充分发挥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支持直接融资的作用。累计1213家次的公司上市后进行了股权类再融资,累计融资1.51万亿元。

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上市公司业绩稳健增长。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板公司自上市以来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7.92万亿元,平均营业收入从6.6亿元增长至42.9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32%;累计实现净利润1.25万亿元,平均净利润从0.39亿元增长至3.0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5.83%。

一大批企业逐渐成长为细分行业的龙头。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小板服务主业突出、具有成长性和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一批企业在这个平台成长壮大,海康威视、顺丰控股、比亚迪、大族激光、苏宁易购、金风科技、科大讯飞、洋河股份等均已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

研发投入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中小板企业成长迅速,这与其自身创新驱动不无关系,上市公司对研发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实现产品升级、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

2017年,中小企业板公司的研发投入合计达到1147.22亿元,较上年增长27.50%,平均每家公司研发投入1.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19%,高于“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的研究投入强度达到2.5%的目标。

其中,367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1.95亿元,同比增长28.42%,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99%,显著高于板块平均水平,与其产业特点相匹配。从2008年至2017年,中小板公司平均研发投入从3302万元增长到1.37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7.14%。

具体来看,作为A股目前市值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海康威视2017年研发投入高达31.94亿元,占公司销售额的比例为7.62%,公司研发和技术服务人员超过13000人,保持全球安防行业领先地位。四维图新持续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加大研发投入,2017年研发投入9.13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2.36%。

从严监管维护市场稳定

中小板快速成长,监管者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深交所提升上市公司一线监管的力度,健全市场监管体系,14年来累计向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发送监管函件23025件。通过扩大对问题公司的问询力度,维护了资本市场“三公”原则,净化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利益。

深交所在2017年共实施纪律处分43件,与2016年基本持平,较2015年同比增长近60%;纪律处分力度明显加强,近两年中小企业板公开谴责达到27件,是2014年和2015年总和的2倍。

“交易所及时向市场传递监管信息和从严监管理念,有效规范市场信息披露,筑牢监管的第一道防线,为中小板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 桂桐

(作者:读特记者 熊子恒/文 冯大美/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