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梦开始的地方
读特记者 任琦/文 何龙/图
2018-05-24 07:32

40年间,蛇口从一片荒滩变成了现代化大都市。图为蛇口新貌。 

走在高楼林立、风景优美的蛇口街头,你很难想象这个深圳“最洋气”的区域曾经的落后模样。但有心人不忘历史,将许多珍贵的细节收藏在位于深圳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里。

“数十载改革开放史必述蛇口。因为蛇口是和一个大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博物馆的展览前言这样写道。

40年弹指一挥间,从一片散布乱石的滩涂,变成一座座地标建筑勾勒的城市天际线,从一团破败贫瘠,变成一片灯火辉煌。这是蛇口发展的写照,也是中国崛起的缩影。时间飞逝,荒滩变成了大都市,但改革者前行的脚步没有放缓。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身躯高大挺拔,笑容坚定自信,衬衫袖子撸起,西装搭在手臂上,迎着海风阔步向前……在蛇口工业区的创始人袁庚诞辰百年那天,他的塑像被安放在开阔的海边广场。

塑像创作者陆增康说,他希望将“改革者袁庚”的形象凝聚在这一刻,向人们永远传递他“向前走,莫回头”的嘱托和坚定信念。

1979年1月31日,蛇口工业区诞生。事业初创,白手起家,就连买土石方的钱都没有。大家合计之后决定就地取材、炸山取石。

蛇口工业区开山填海的炮声炸响,炸开了改革开放的春雷,也炸开了人们禁锢的思想。

连续数月炮声隆隆,山石迸裂,差不多几天就能炸出一条路。从建设之初,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大刀阔斧推动改革便构成了蛇口工业区建设的主线,制度革新与观念革新也随之而来。

1981年底,一块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型标语牌被竖在了蛇口工业区最显眼的地方。这是袁庚在香港与一位商人打交道后总结出来的。1978年,袁庚在香港购买了一栋楼,周五下午预付定金2000万港元。生意成交,他本想请对方一起晚餐,却被婉拒了,理由是必须赶在银行下班前把支票交到银行,否则接下来的周末因为银行不上班就要损失3万港元的利息。袁庚听闻感慨万千。到蛇口后,他总结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迅速成为蛇口人的共识。

经历种种争论与波折后,在1984年10月举行的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祝大会上,当深圳的彩车从天安门广场通过时,亿万人民从电视上看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醒目标语,其中所包含的新观念、新作风,迅速在全国广泛传播。此后,同样兴于蛇口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和“敢为天下先”等创新理念也都成为了改革开放进程中最具影响力的时代强音。

改革开放,观念先行。在大刀阔斧推进改革的同时,蛇口积极倡导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价值观念、市场观念、信息观念、平等观念、信用观念、职业道德观念、民主与法制观念。这些新观念直接为蛇口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在国内产生了深刻的积极的影响。

思想解放,释放了无穷动力。一系列先进的改革经验被统称为“蛇口模式”,为国内其他地区推行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基础,引领中国经济进入近40年的高速增长期。

“敢为天下先”

蛇口“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创新实践,是时代留给中国改革开放的最鲜活的记忆之一。

蛇口工业区的第一个工程是建设港口。为了调动工人积极性,承建顺岸码头的交通部四航局工程处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即完成每天55车定额,每车奖2分钱,超额则每车奖4分。工人们干劲大增,一般运泥达80至90车,多的甚至达131车。最终工程提前一个月完成,为国家多创产值130万元。

这个在今天看来稀松平常的激励方式,在当时却被当做“滥发奖金”而叫停,“4分钱官司”最后被报到了中央领导的案头。在中央的支持下,超产奖励恢复执行,工地重新火热起来。

蛇口充分运用中央赋予的自主权,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智慧,突破计划体制束缚,进行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9年到1984年,蛇口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包括第一个实现超产奖励制、第一个实行全国招聘用人制度、第一个改革工资分配制度、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第一个实行职工住房商品化等等。

这一系列被称为“蛇口模式”的改革举措带来的良好投资与商业环境,孵化了一大批具有“蛇口基因”的优秀企业,包括中国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南山开发、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商业保险机构平安保险、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制造企业中集集团以及华为、中兴等创新型企业。

多个突破性的“第一”,不仅造就了蛇口工业区的繁荣,也吸引来一大批改革者和企业家,激发起宏伟的改革创业浪潮。马明哲、任正非、王石,这些现在听起来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是当年受到蛇口改革新风的感召后来到蛇口开始创业的;平安、中集、招行、万科、华为都在蛇口扎下根来,吸收着市场经济的春风雨露,快速而茁壮地成长。

“向前走,莫回头”

袁庚塑像身后,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如同一艘停泊在港口的白色大船。位于建筑3楼的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是国内第一个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博物馆。

博物馆自2016年起向社会公开征集关于改革开放的物品,搜集到了大到蛇口ABC厂自行车、上世纪80年代的电视机、收音机,小到工作证、照片、文件表格、历年银行卡等500件展品。这些来自民间的展品,与公文、资料、书籍、视频等历史档案一起,真实而生动地展现蛇口自1979年以来,作为改革开放“试管”与窗口的发展历程,述说着特区建设者们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创业故事。

蛇口的故事说不完。历经近40年积淀与酝酿,从容而沉稳的蛇口蓄势待发。

新的时代,蛇口迎来了新的机遇,2014年底被纳入广东自贸区,并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中被赋予重任。招商蛇口公司将片区的开发与运营、社区开发与运营、邮轮产业建设与运营三大业务并举,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制度创新经验和实践样本。随着企业业务的拓展,成熟的蛇口商业模式甚至被复制到了海外。

“向前走,莫回头”,袁庚生前时常这样嘱托后继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蛇口再次承载了中国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这片被深深地打上了改革开放烙印的热土,依然传达着坚定的信念:理想不会止步,改革仍在前行。

编辑 桂桐

(作者:读特记者 任琦/文 何龙/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