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审判时代来临!深圳法院尝试办案全程无纸化

​读特记者 王若琳
2018-05-20 18:37
摘要

近年来,深圳法院着眼为法官减负、为群众服务,加快建设“智慧法院”,助推公正高效司法。今年深圳法院将继续推进智慧法院三年规划,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建设应用成果,并确定盐田法院作为试点法院开展全流程网上办案工作。

近年来,深圳法院着眼为法官减负、为群众服务,加快建设“智慧法院”,助推公正高效司法。5月20日记者获悉,为贯彻全国法院第五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广东省“智慧法院”试点工作任务,今年深圳法院将继续推进智慧法院三年规划,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建设应用成果,并确定盐田法院作为试点法院开展全流程网上办案工作,自5月18日开始在民商事、行政和执行案件范围内试行办案全程无纸化。

据盐田法院政治处主任张明军介绍,盐田法院率先试行无纸化办案,是该院主动运用新科学、新技术,积极构建审判工作运行新模式的一次探索与实践,对于促进和提升人民法院在案件办理、诉讼服务和司法管理中各类业务应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为人民法院真正实现全业务网络办理,全流程审判执行要素公开,面向法官、诉讼参加人和政务部门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全流程网上办理 具备五大优势

张明军介绍,无纸化办案就是办案人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各环节业务实行网上办理,办案过程全程网上留痕,具有五个方面的突出优势:

一是线上办案安全便捷。在传统办案模式下,纸质卷宗材料随着办案进程在书记员、法官助理、法官等不同的办案人员手中流转,卷宗流转费时,材料容易散乱甚至丢失。实行无纸化办案后,电子卷宗将成为法官办案的主要载体,所有办案流程网上运行,办案人员在网上签收、浏览案卷,法官桌面案卷高筑的现象将一去不返。法官助理不用再抱着案卷跑来跑去,信息传输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数据取代人工跑路。电子卷宗材料在办案系统内智能排序,法官按需查阅,不会遗失。随着办案硬件和软件的进一步升级完善,法官和助理还可以在便携式移动终端处理案件,“案卷”随身,办案随时。

二是审判效率叠加提升。相对于传统纸质卷宗传递模式中“点对点”的单一信息传输模式而言,无纸化办案后,所有案卷材料同步电子化,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可以发散式即时传输的特点,可以实现法官、法官助理、合议庭成员、审判管理部门对案件信息的瞬时共享。各类办案人员,根据审判权运行机制和司法责任制的相关规定,履行办案职责,卷宗材料的传递路径由单向变为“多头并进”,多个处理事项可以同步进行,合议庭成员可以同时网上阅卷,随时网上合议,审判过程绿色智能,有助于审判效率的叠加提升。

三是智审助力法官减负。实行无纸化办案后,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网络便捷、技术智能优势,通过智能化审判方便法官办案、提升审判质效。比如,通过办案系统对电子化诉讼材料信息的自动、准确抓取,可以实现审判过程中的程序性文书全文100%自动生成,复杂法律文书辅助撰写,法官可以通过法律法规智能检索、类案推送功能,节省文书撰写时间,统一裁判尺度。可以说,建立在无纸化基础上的智能化审判将成为法官的另一名“助理”,以“数字大脑”帮助法官提升质效,减少失误。

四是审判进程保真留痕。无纸化办案模式下,所有案件办理过程网上操作,各类诉讼材料实时上传到办案系统,非经审批不得删改替换;法官对电子卷宗进行的浏览、批注,以及制作、修改、签发的文书,送达、上诉、归档的过程,百分百可以在办案系统中留存,在案件办结后即被“封存”,系统留存的审判痕迹无覆盖、无涂改,能真实客观反映法官办案动态过程,办案过程透明,有助于司法公正。

五是诉讼体验升级革新。无纸化办案,有助于法院更加充分地运用互联网技术,拓展阳光司法范围,为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和律师参与诉讼提供线上服务,减轻人民群众诉累,提升法院诉讼服务水平。比如,全业务网上办理,重要审判节点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即时互动、实时参与的功能,可以做到审判流程信息主动告知、即时查询,当事人可以在网上申请立案,网上接收立案受理通知书、开庭传票、证据等电子材料,形成线上线下多样化的诉讼服务格局,丰富当事人的诉讼体验。

四项机制保障无纸化办案有效运行

为保障无纸化办案有效运行,确保电子卷宗材料能有效代替纸质卷宗材料,近年来,深圳中院与各区院共同研发了电子卷宗系统、新鹰眼执行综合平台、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等多个办案系统,并积极打通与省院综合业务系统的数据链接,为无纸化办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经过长时间认真准备、周密调研,盐田法院出台了以《全流程网上办案工作规程》为核心,以《电子诉讼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纸质诉讼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纸质卷宗材料保管及借阅暂行办法》、《案件材料同步扫描及流转工作规程》等四个文件为配套“1+4”相关制度规定,建立了四项工作机制。

一是纸质诉讼材料同步电子化机制。严格规定了将电子诉讼材料或当事人提交的纸质诉讼材料扫描为电子材料的上传时限、工作要求,明确办案人员对材料审核的职责。同时,集中统一安排专业人员负责纸质诉讼材料扫描与上传工作,对扫描材料的参数规范、图像处理等作了严格明确的规定,确保电子卷宗中的电子材料及时、准确、完整。

二是纸质卷宗材料集中保管机制。实施无纸化办案后,对于在诉讼过程中确实需要暂时保管的纸质诉讼材料,盐田法院采取专门场所、专业人员集中统一保管,实现纸质卷宗材料的妥善保管、分类储存、定位查找以及按需借阅。

三是电子卷宗材料分段核查机制。根据诉讼过程中不同办案人员在不同阶段接收各类材料的情况,通过制度规定,明确立案人员、法官助理、承办法官及档案管理人员,在不同的阶段,对上传的电子诉讼材料的真实性、准确度进行严格核查,保证电子诉讼材料的真实性,确保电子诉讼材料能完全满足庭审需求,符合归档标准。

四是电子诉讼档案随案生成机制。通过对电子诉讼材料采集命名、分类、挂接等技术规范的规定,无论是扫描上传的材料,还是法院在办案系统中制作的法律文书以及即时生成的各类笔录,随时进入办案系统,案件办理完结后,可以根据系统设置的归档目录顺序,自动排序,法官助理比对核实后,自动加盖电子页码,自动转化为电子诉讼档案,法官助理整理耗费大量时间整理纸质卷宗提交归档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智慧法院”建设方便群众

张明军说,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对于人民法院的司法办案模式、法官办案习惯养成、审判流程再造等将会带来一系列重大而深远影响,无纸化办案的推进和实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的试点工作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盐田法院将认真总结,大胆探索,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完善办案系统,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着力提升法官无纸化办案体验,提高电子化诉讼服务水平,深入拓展无纸化办案下司法大数据的应用功能,努力为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的‘智慧法院’建设提供盐田方案,切实让法官、让人民群众在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据了解,近年来,深圳法院着眼为法官减负、为群众服务,加快建设“智慧法院”。去年制定了《深圳“智慧法院”建设三年规划》,围绕司法办案、司法决策、司法服务三大领域,安排18项建设任务,明确“路线图”“时间表”,明确提出2017年搭建“智慧法院”基本框架,2018年基本形成“智慧法院”工作体系,2019年全面建成“三全三化”智慧法院的总体目标。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我市法院先后上线运行了完成电子卷宗系统、新鹰眼执行综合平台、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E键确认平台、“巨鲸智”类案在线办理平台、“法智云端”网上行政诉讼服务平台等系统,信息化3.0版的主体框架已然确立,支撑智慧法院初步形成,有力促进了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我市福田法院、盐田法院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分别入选《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我市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成果被最高院指定参与了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会的展出,受到各方高度赞扬。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记者 王若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