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上好用足体育课 让青少年的体魄快快“野蛮”起来
晶报
2021-02-24 10:31

进入开学季。据悉,今年深圳将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等十大教育改革工程,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将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学生每天校内锻炼1小时。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探索构建完善大中小幼相衔接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

在教育的价值序列上,体育正在被切切实实地摆放到更高的位置。

去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去年的全国两会上,体育教育的话题也被多次提及,引发热议。

应该说,这样的改革举措是着眼于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日益堪忧的现实。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成了“豆芽菜”和“酒瓶底”,前些年就有报道称,一些地方的考生高考体检合格率只有一成左右。

身体发育时期的体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体质。如今,推进体育中考分值稳步提升、推进“强基计划”招生体育测试等实打实的举措,说明它已不只是专家学者的呼吁,而是一项公共政策,说明中小学生的体质问题日益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关切。

而体育课,无疑是增强青少年体质、让青少年的体魄“野蛮”起来的重要一环。

事实上,2岁到16岁是人的运动敏感期,也是成长的关键期。上好中小学体育课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养成,而且对提升社交能力、塑造拼搏精神、健全人格品质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年前出台的《深圳市中小学体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就将“校园体育一小时”列入教学计划,对不能保证学生“校园体育一小时”、学生体育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等四种情形,学校教学评估、评优评先将被“一票否决”,校长将面临行政问责。

“体育课很重要”已渐成共识,那么,如何上好体育课,或者说,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体育课,目前还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作为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在这方面也可以进行更多有益的突破性探索。

比如,深圳已有一些学校推行“智慧”体育,通过学生运动负荷监测,精准掌握学生的心率、运动密度和机能水平等数据,再利用大数据应用平台即时分析学生情况,做到实时反馈、及时调整,引导体育教师科学合理组织体育教学活动,这就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此外,用专业人士的话来说,体育的本质就是项目,那么,各个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体育项目,同时大力开展各类运动的校级、区级、市级联赛,让学生在持续学习和深度参与中真正爱上某项运动,培养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全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要达到40%及以上。也许,这样的宏大愿景,也维系于一节小小的体育课上。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节提质升级的体育课,也会带来健康中国、健康城市的提质升级。

编辑 陈晓玲 高原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雪松 党毅浩

(作者:晶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