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徐金正在维修单车。
“我也没想到,我这样的年龄,也能投入到互联网新经济里面去。”谈话的同时,ofo小黄车的维修师傅许徐金没有停下自己手中的活,一边麻利地调整面前单车的零件,一边略微羞涩地回忆自己加入共享单车这个新经济行业的经历。
许徐金今年54岁,2016年年底便已经加入共享单车维修团队,一年多的时间里,经他手“复活翻新”的小黄车已经超过2万辆,“让更多的人有更好骑的单车,出行更方便,我也非常开心。”
修自行车30多年,老师傅用上新技术
2016年下半年,互联网共享单车进入深圳正式运营,经过一年多的竞争和运营后,共享单车行业进入了精细化运营的阶段,除了线下精准运维、线上大数据运用,对现有共享单车进行维护和修理保障市民骑行安全及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今年54岁的许徐金便是ofo小黄车维修师傅的其中一员。他是汕头人,30年前来到深圳,进入小黄车工作之前,他经营着自己的自行车维修点。在共享单车兴起之后,感知到互联网新经济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后,许徐金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迅速做了一个转变的决定,成了一名共享单车的维修师傅。
作为单车维修的老行家,每天早晨,许徐金通常都是第一个到岗,麻利地换上工作服后便马上埋头到一排排单车里,与记者说话的10分钟功夫里,他已经完成对一辆小黄车的检查,调整受损的后轮,然后对车身的小广告进行清洗,动作熟练,一气呵成。
尽管以往便每天与单车打交道,但共享单车所利用的不少新技术还是令他感到新鲜和倍感挑战性。据了解,目前ofo小黄车在线下运维维修的过程中,全面引入手持“引擎”系统,运维师傅的每一次操作动作都可以得到记录,包括巡检、修车、检查车辆等。许徐金现场演示了这个“引擎”的操作,他在修车前点击维修按钮,修车修的哪个部分都得到记录,可以直观了解被修的零部件使用了多久,有多长生命周期。“这样扫描一下二维码,这辆车的信息就全部知道了,整个检查时间就10秒左右,非常方便,工具加上我的经验,可以更好地避免人工误差。”据介绍,在这套方案下,车辆维修频次下降15%,车辆报修率下降80%,人均维修量上升16%,平均维修时长缩短25%。
修好一辆单车服务成百上千市民
“以前修一辆车就受益一个人,现在修一辆车可以服务成百上千市民。”许徐金提起自己的工作,自豪满满。“现在骑共享单车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维修的工作量的确在增加,但有新技术的辅助,工作效率也在提高。”许徐金介绍,ofo小黄车现在对投放的车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引擎”扫描发现投放超过一个月的单车,也要回收进行常规检测及清洗。在他看来,他的工作与深圳市民的出行息息相关,而进入ofo小黄车一年多的时间里,经他手“复活翻新”的小黄车,已经超过了2万辆。
提起维修过的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许徐金如数家珍,贴小广告、破坏车篮子、掉链子等算是小问题,“还有人剪刹车线、划烂车座、卸脚踏等,一看就是人工破坏的,非常难修。”采访期间,许徐金遇上一部粗铁条绕进后轮飞轮的单车,眉头紧皱,最后只能将后轮全部卸下来才将粗铁条取出,花了超过半个小时。“我见过太多的破坏现象,有时也会非常心痛,也希望大家能够更加爱护这些单车,让它们可以服务大家的时间可以更长一点。”
见习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