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亚平:中国电影要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

读特记者 王若琳
2018-05-13 08:30
收录于专题:第十四届文博会
摘要

丁亚平认为,应密切关注电影文本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性。

电影是大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在5月12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论坛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丁亚平从电影艺术的角度阐述了现代科技与文化艺术传承发展的密切关系,并以鲜活的实例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挖掘和表现中华优秀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中国电影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丁亚平认为,应密切关注电影文本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性。“这些年来,中国电影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与中国元素是密不可分的。”他以《少林三部曲》《战狼2》《英雄》和《红海行动》等影片为例,说明好的中国电影不仅具有巨大的市场影响力,更重要的意义是起了引领、示范、激励的作用,将中国文化推向国际。

在丁亚平看来,在电影产业发展的背后,文化和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他认为这是当前乃至未来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基础。他说,文化与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中国电影而言是一个机遇,电影工业如何发挥文化想象力和技术想象力格外值得思考。“当代中国电影需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依靠与技术的融合,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他说,“我们需要坚定电影的文化自信,需要重视电影技术层面的贡献力,需要重视电影的文化传播力和传播水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见习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王若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