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伉俪完成遗愿 捐赠两件珍贵青铜珍品入藏上博

读特驻沪记者 匡彧 文/图
2018-05-12 16:38
摘要

11日下午,上海博物馆举行朱昌言、徐文楚伉俪捐赠青铜器纪念仪式,朱氏家族成员80余人来到上海,正式将朱昌言先生旧藏的两件珍贵青铜器——商代晚期兽面纹方觚和西汉信成侯鎏金方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11日下午,上海博物馆举行朱昌言、徐文楚伉俪捐赠青铜器纪念仪式,朱氏家族成员80余人来到上海,正式将朱昌言先生旧藏的两件珍贵青铜器——商代晚期兽面纹方觚和西汉信成侯鎏金方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同日,上海博物馆举办“朱昌言、徐文楚伉俪捐赠青铜器展”,向公众展示这两件罕见的青铜器珍品,本次展览为期9天。

朱昌言先生(1917-2014)为香港著名实业家、收藏家。他生前是上海博物馆的重要捐赠人,也是“上海博物馆之友”的卓著人士。2017年,遵照朱昌言先生及其夫人徐文楚女士的遗愿,朱氏家族与上海博物馆达成了上述古代青铜器的捐赠意向,10月上海博物馆派专人赴香港接回了两件珍贵文物。

这两件青铜器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中的兽面纹方觚殊为罕见,为朱昌言先生的至爱珍藏,而上海博物馆所藏青铜器中无方觚藏品,此器填补了馆藏阙如,使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的收藏体系更加完备。

兽面纹方觚是一件商代晚期的饮酒器,造型挺拔,装饰华丽,不仅是罕见的青铜艺术珍品,而且是学术研究的珍贵资料。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方觚出现于商代晚期,流行至商末周初,使用的时间比较短;方觚出现在级别比较高的墓葬中,墓主不是方国首领就是高级军事将领,因此方觚是高等级贵族使用的青铜礼器。

另一件西汉信成侯鎏金方壶为盛酒器,是研究汉初历史的重要资料。从器表纹饰的痕迹来看,原来曾饰有鎏金云纹与三角纹,现大部分已被磨平。壶腹的正面中部刻有“信成侯”三字铭文,字体属战国秦至汉初,故此“信成侯” 当为汉初名将——郦商。据《史记》、《汉书》记载,陈胜起兵反秦时,郦商聚集数千人,刘邦到岐地以后,郦商带领将士投归。郦商屡战屡胜,约在秦二世三年受刘邦赐爵,封“信成君”。据考证,“信成侯”称号的行用时间,即此方壶铭文的刻写时间,当在公元前202至前196年间。

为了筹备这次捐赠特展,上海博物馆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展陈设计和布展工作。虽然只有两件展品,上博工作人员在展览的各种细节中,充分表达了对捐赠者的尊重和谢意。

在两件展品之外,展览还回顾了朱氏家族多年来为上博作出的卓越贡献。自1992年以来,朱昌言曾多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陶俑、石雕、墓志和青铜器等各类文物。在人民广场馆舍的筹建过程中,他先后四次通过捐赠国外先进设备与材料,为上海博物馆的建设添砖加瓦。1994年,朱昌言又与陆宗霖、叶仲午、董慕节和顾小坤几位香港有识之士合力资助了上博中国历代书法馆的建设。同年,当上海博物馆决定从香港购藏一批珍贵的战国楚简,却因为年末资金告罄而难遂其愿之际,朱昌言及时施手相援。他再次联合董、顾两位先生,共同集资购下这批楚简,并将其赠与上海博物馆。这一善举,为当时这批“比造博物馆新馆的意义更为重大”的战国楚简顺利入藏上海博物馆留下了一段佳话,也为此后学术界形成“上博简”的研究热潮奠定了实物基础。2008年7月28日,朱昌言之子朱一统代表其父将自家花园“九如园”中的半块石碑——东魏裴恳墓志铭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以推动相关学科的研究。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驻沪记者 匡彧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