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源头治理 罗湖下硬功夫让河更清更美

读特记者 马晓峰
2018-05-12 11:34
摘要

今年,罗湖启动了罗湖区21条河道的详细摸查工作,对河道排水口进行溯源,建立辖区河道地理档案,一是可以准确摸清河道的污染源头,实现精准治理。

对深圳来说,按照《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深圳治水工作正在大跨步走上快车道,并提出了这样的治水目标:“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消除黑涝、五年基本达标、八年让碧水和蓝天共同成为深圳亮丽的城市名片”。

河流之于罗湖同样重要。蜿蜒曲折的布吉河穿过城市CBD,也同样流经居民区。以布吉河为例,其未来还承担着更大的作用:未来,罗湖将以布吉河为主轴,依托东门、人民南、蔡屋围、水贝、笋岗、梧桐山六大特色商圈,规划口岸经济带。围绕 " 一河六圈三带 ",一系列重大消费升级项目正在迅速推进。

如何做好河流治理,是政府的“必答题”,亦是民心所盼。罗湖黑臭水体整治的情况究竟如何,又面临怎样的难点,采取了什么举措呢?记者通过深入一线调研、采访,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从“臭水沟”到如今沿河漫步“叹”风景

在罗湖,一条河流由北至南串联罗湖居住区、知名商圈和公园,这便是布吉河。布吉河下游贯穿深圳罗湖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地带,河流由北至南穿越罗湖区,为区内主要的人文水系及生态廊道。两岸的公园、绿地、商业中心承载了历史记忆,记录了历史故事。

近日,记者来到布吉河下游泥岗路—河口段,该段长约5.3公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倒映在水波里,鸟飞划过水面,浅滩里鱼儿嬉戏,两岸“慢行景观”走廊鲜花盛开,市民可沿河骑车漫步“叹”风景。河边有栅栏作为安全防护,还有安全警示标语。

市民何先生正在河边健身跑步,他在附近已经居住了十几年,见证了布吉河这些年来的变化。“我刚来深圳的时候,这里就像一个臭水沟,沿河的居民都不敢开窗户。”何先生表示,布吉河水质发生比较大的改变是在最近两三年,如今已经成为居民的休闲场所。

布吉河流经罗湖区重要的公园绿地,毗邻丰富的生态资源,如洪湖公园、人民公园、文化公园、荔枝公园等。优美的周边环境和开阔的绿地视野使得布吉河拥有巨大的生态景观优化潜力。

未来,被部分市民 " 吐槽 " 的布吉河或许也会变成首尔的清溪川。这是在全域消费改革方面,罗湖走出的关键一步。

罗湖希望,结合深圳市实施的布吉河综合治理和广深铁路沿线治理,使河水变得更清,两岸变得更美。布吉河旁边是广深铁路,未来考虑能否参照纽约高线公园、芝加哥千禧公园,把铁路上盖或者下沉,打开两岸空间,布局新兴业态,释放黄金水岸。

人民公园段河道整治前后对比

实现源头治理:在建成区消除黑臭水体

如何才能做好包括布吉河在内的河湖治理?坚持源头治理,是罗湖给出的答案。罗湖区环保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罗湖区采取工程措施整改、通过“小散乱污”整治督促物业管理单位自行整改两类途径解决雨污混流问题。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建成区消除黑臭水体是2017年的重点任务,通过积极协调、配合市水务局开展治理深圳河四期工程、市布吉河(特区内)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等相关工作,治理进度明显加快。

“水质比之前好了,味道也没那么重了。”已经来深6年的郑奶奶告诉记者,她家就住在布吉河边,治理之前,经常能闻到异味,河面上还漂浮着垃圾,“天气热的时候味道让人受不了”。现在每天有船在河里清理垃圾,水质也得到了改善。

罗湖实施雨污分流和优质饮用水入户“双改同步”。截止2017年12月31日,累计完成排水达标创建小区1269个,完成90个小区3.7万户优质水入户工程,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节约污水处理成本,减少河流污染的同时,提升饮用水水质,减少水资源浪费,保障了居民饮水安全。

成立河长制办公室,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也是罗湖治水的重点工作。去年,罗湖在全区推行河长制,任命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共52位河长。同时实施每月巡河例会制度,组建深圳河、布吉河、笔架山河、梧桐山河等河长微信群;辖区所有街道已于9月底前出台街道河长制方案。

      解放桥上游段河道整治前后对比

摸清污染情况 建立“一河一档” 实现“一河一策”

沿着宝安南路边的布吉河一直走,河水表面没有发现漂浮的垃圾。河岸的一边青草葱郁,环境清幽,有市民沿着人行道散步。沿着河流一直走到宝安南路和嘉宾路交会处,是罗湖商业中心,不少居民在河边休息。

罗湖知道,河流治理问题还得下硬功夫,不能松懈。据悉,位于或流经罗湖辖区的河道共计21条,对于河道内的排污口的地理坐标,河道周边设施分布,具体哪些小区雨污水直接排至河道或河道内的箱涵,全覆盖或半覆盖河道内的结构隐患及排污口位置,河道水文信息等还缺乏全面系统的掌握,这是目前还无法实现精准治理,找不到河道污染问题的症结所在。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今年,罗湖启动了罗湖区21条河道的详细摸查工作,对河道排水口进行溯源,建立辖区河道地理档案,一是可以准确摸清河道的污染源头,实现精准治理。同时为河长制“一河一档”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将在2018年9月建立辖区21条河道详尽的信息档案,建立“一河一档”,实现“一河一策”。

相关负责人介绍,罗湖将牢牢把握“河流水质差、根源在岸上”的原则,按照“排放口-管网-治污设施建设-管控”思路,对污水产生后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处理处置,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针对治污难点,由点到面逐个击破,源头治、综合管、常态护,让罗湖真正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马晓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