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少了30天?牛年无春,不宜嫁娶?这些网络流言不可信!

深圳商报记者 刘娥
2021-02-20 10:28
摘要

这个牛年少了30天?牛年无春,不宜嫁娶?春节期间发祝福会被盗取个人信息?为你一一辟谣。

这个牛年少了30天?牛年无春,不宜嫁娶?春节期间发祝福会被盗取个人信息?记者近日整理了春节期间的网络流言,为你一一辟谣。

流言1

这个牛年少了30天?

真相:算法不同!

“牛年只有354天”的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对此,北京民俗学会会长、民俗文化专家高巍表示,日子没有少,只是计算口径不一样。日常所说的366/365天,多是以公历作为计算方法,公历一年12个月,闺年为366天,平年为365天;而此次354天的计算方法,是采用农历计算法。今年是农历辛丑牛年,从2021年2月12日开始,到2022年1月31日结束,是一个平年,共354天。

流言2

牛年无春,不宜嫁娶?

真相:迷信!

在诸多流言中,恐怕这是“单身狗”最在意的。别着急,我们先来科普什么是“无春年”?2021年的“立春”节气在2月3日,2022年的“立春”节气在2月4日,而农历辛丑年从2021年2月12日开始到2022年1月31日结束,刚好避开了这两个“立春日”,从而出现我国传统历法中的“无春”现象,这样的年份也被称为“无春年”。“无春年”在民间被称为“寡年”“哑年”“黑年”,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寡年无春,不宜结婚”。天文科普专家对此表示,“无春年”是正常的历法演变,与婚丧嫁娶、吉凶福祸毫无关系,公众不要盲从,更不要相信这些迷信说法。

流言3

撞“历”1971年,50年一遇?

真相:不稀奇!

日前,一张2021年和1971年的日历对比图在朋友圈传开了。网友指出,这两张日历上的日期和星期完全相同,全年总长均为365天,1月1日开始于星期五,12月31日也都结束于星期五,没有丝毫改变。相隔50年的日历完全相同,果真是“50年一轮回”?事实上,日历出现重复并不稀奇。华南师范大学天文协会发起人温涛表示,日历是否会重复,取决于两个年份之间相隔的天数是否为7的整数倍。因此,不仅是1971年,1982年、1993年、1999年还有2010年,这几个年份的日历和2021年也是完全相同的。

流言4

发节日祝福隐私会被盗?

真相:不会!

春节前,一则“在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期间请不要发送早安祝福等图片”的传言在网络流传。传言称,此类内容暗藏钓鱼程序,大家转发后会被窃取个人信息和资料。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称,这是一则“旧谣新传”。几乎每逢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节假日,该谣言都会换个“马甲”在微信群里“活动一番”。

流言5

各类红包随便领?

真相:慎领!

每逢过节红包多。最近,很多微信群里出现“华为红包”“春运补贴”“隔离补助”“抗疫补助”等各种各样的“红包”链接,声称“瓜分千万红包”“点一下几百块就到手”。有关专家表示,这些所谓“红包”链接伪造页面内容,其目的多为恶意营销或是诱导网友转发广告,更有甚者通过各种套路骗取个人隐私信息和钱财,公众务必慎领!

编辑 关越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雪松 李怡天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 刘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