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招魂:来自一份鱼子酱的焦虑
晶报
2021-02-18 15:21

收到《携带黄金鱼子酱的居鲁士:波斯帝国及其遗产》这本书时,封面上的两个名词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居鲁士”与“鱼子酱”,这一富含象征主义色彩的搭配究竟意味着什么?

镜头回到1971年,为了宣扬高涨的民族自豪感,伊朗沙王决定举行一场盛大的典礼,庆祝居鲁士大帝建立波斯帝国2500周年,地点就选在波斯帝国曾经的圣地——居鲁士陵墓的所在处,帕萨尔加德。

这是伊朗统治者最后一次对波斯帝国的招魂。

已经成为废墟的帕萨尔加德再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各国首脑与贵宾受邀参加,宴会时间长达五个小时,单是美酒就有两万五千瓶……就在与会嘉宾们尽情享受着这场奢华的盛宴时,人们却惊讶地发现,宴会上所有的食物竟只有那一小碟黄金鱼子酱来自本国,其余所有无一不是舶来品,统统出自一位法国厨师之手,让人哑然失笑。

《携带黄金鱼子酱的居鲁士:波斯帝国及其遗产》

布伦达·帕克 / 杰弗里·帕克 著

刘翔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年12月

这次典礼本是为了增加民族认同感,但效果显然适得其反。书中引用了一句宴会上的玩笑话:“如果我们有如此伟大的2500年文明,为什么几乎所有的食物都来自法国呢?”的确,在一个满眼尽是欧洲风情的餐桌上,要重现“曾经亚洲霸主的幻影”,恐怕终究是难以自圆其说。

错的不仅是食物,事实上,这场闹剧的根本问题在于,沙王极尽奢华只能事,不过是想要打着波斯帝国往日的光辉旗号,来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罢了。自始至终,不仅如何真正为民众谋福利这一国本问题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甚至更荒唐的是,这场虚张声势的狂欢掏空了伊朗的国库,伊朗经济严重受损,一时间,沙王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势如水火。1978年,伊斯兰革命终于爆发,沙王出逃,并最终客死埃及。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大概能从这场闹剧中感受到书名中的那一丝黑色幽默——居鲁士留给伊朗人的,大概只剩下了毁掉末代王朝的“鱼子酱”,那残留在意识形态幻象中的“高涨的自豪”,像极了“一个美丽苍凉的手势”。

讲完了主标题“黄金鱼子酱”和“居鲁士”,我们再来谈一下副标题里的“波斯帝国”。书中所说的波斯帝国,指的是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阿契美尼德帝国。在本书的前半部分,作者的重点都在讲述这一帝国的各种情形:城市、宗教、历史,当然还有它的缔造者居鲁士大帝。自第八章开始,波斯帝国便成为了永远的历史,之后的各路统治者你方唱罢我登场,希腊化、伊斯兰化、现代化……各种意识形态轮番冲撞着这片土地。

然而在这其中,有一条忽明忽暗的线索始终未曾湮灭,那就是人们对波斯帝国的追认与致敬,如上文提到的1971年的“黄金鱼子酱”事件里的沙王一般,几乎所有朝代的统治者都需要从中找寻自己建立政权的合法性,这也正是本书论述的关键。通观全书后我们会发现,作者无意去赘述这一地区每个朝代的具体情况,而是立足于阿契美尼德王朝这一重点,向后方进行辐射,以此将波斯几千年的权力逻辑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大概能更明确地了解到书名中“遗产”二字所指的范畴。

今天提到伊朗我们会想起什么?石油、清真寺、蒙着黑色头巾的女人?但实际上我们也知道,这些元素或符号,几乎出现在所有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国家中。那么,真正能够将伊朗与其他国家区分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进一步讲,伊朗人胸怀复兴梦想,拥有敢与西方国家叫板的胆量从何而来?作者认为,这些都源自伊朗对古老波斯帝国的历史认同感:“这些中东国家中,伊朗是唯一一个无可争议地拥有明确认同感的国家,这种认同感以各种各样复杂的方式建立在它的历史之上,尤其是波斯的古文明。”

可以说,阿契美尼德王朝是波斯文明的魂,是它为波斯的文明史铺上了一层厚重的底色,无论是语言、习俗还是文化艺术,即使是当今伊朗所信奉的伊斯兰教,本质上也打着这一时期的烙印。在阿拉伯人占领波斯的二百年里,波斯逐渐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伊斯兰教,这对整个伊斯兰教世界都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我们如今听到的“什叶派”一词,就是伊斯兰教在波斯的变体,这一宗教将侯赛因作为哈里发的正统继承人,而侯赛因曾与萨珊王朝国王的女儿通婚,萨珊王朝统治者又自称是阿契美尼德人的后代——即便是通过如此繁琐的方式,波斯人也要倔强地将自己与这个昔日的帝国连在一起。

这种近乎孩子追寻母亲的执念不禁让人想要进一步追问,波斯帝国究竟有什么魅力,才能对伊朗人产生如此经久不衰的影响力。

也许是因为他们是第一个控制了大部分古代世界的帝国,拥有东至印度河,西至埃及的广阔版图;又或是源于他们建立了自由而开放的政府管理机制,建立了系统而有效的法律体系……他们拥有世界上第一个万王之王居鲁士大帝,他的名字甚至以崇高的形象出现在《圣经》中;他们拥有让希腊人恐惧的强大军事力量,他们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共同市场,他们掌握了极为精致的工艺技术……

总之,光辉与繁荣是波斯帝国屡次被追忆与纪念的原因之一,没有人会怀念一个黑暗落后的时代。然而作者认为,除这一原因外,帝国的宗教在其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作者直言:“如果不了解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宗教在波斯帝国崛起中的作用,那么就无法正确地评价波斯人取得的成就。”可以说,在帝国未成之前,波斯人独有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就已经将波斯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了帝国王权的基础。波斯帝国建立后,它也成为了帝国的官方宗教,渗透入其政治与思想文化中,与帝国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以至于之后朝代对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追认,必定伴随着对琐罗亚斯德教的重新宣扬。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这一宗教的兴衰,来勾画整个波斯文明的沉浮。

将一个民族凝结在一起的,往往是对精神、文化、历史层面的认同。透过观察波斯文明的发展,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这些看似“无用”之物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运行。

故而,波斯帝国留给我们的遗产当然不会只有一碟鱼子酱。

在地理上,波斯是连接亚非欧的枢纽;在历史上,波斯也与后者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割,波斯帝国的遗产已然与全世界文明交融在了一起。在希腊先贤的著作中,我们能目睹波斯“长生军”的强大;在印度的泰姬陵上,我们可以看到成熟的波斯艺术元素;即使在遥远的中国,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享用着波斯的遗产,譬如那被誉为民族乐器之王——红白喜事必备的唢呐,就是来自于这个神秘的国度。

而关于未来,作者也点明了波斯帝国带给全世界最宝贵的一笔遗产,那就是作为21世纪后帝国主义世界典范的“波斯帝国模式”。作者如是解释道:

“波斯人建立的帝国旨在带来和平、促进古代世界经济不断蓬勃发展,与此同时还能保证不同宗教、文化和谐相处。这种形式为相关各民族带来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认同感,对这些民族来讲,他们绝对不仅仅是被吸收到了一个强制统一文化的陌生多民族国家中。为了能够应付21世纪后帝国主义的各种全球性事务,皇帝需要穿上新的外衣。”

作者预言,波斯帝国将不仅仅被视为未来世界帝国的标杆,还会被看作新世界体系中继任者的榜样。尊重多样性,专注于和平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切实的认同感,是作者在面对地缘政治复杂的当今世界时,从波斯遗产中提取出的解决之道。

作者:王朴微

编辑 许舜钿 陈晓玲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露锋 曹亮

(作者:晶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