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以“认识中华白海豚,保护海洋大熊猫”为主题的全国首届“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活动启动仪式及系列宣传活动在珠海长隆中华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和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共同主办。启动仪式现场上,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向社会发出了保护中华白海豚的倡议书。出席活动的领导和嘉宾共同倾倒蓝色细沙,勾勒出海豚造型及“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字样,并为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等高校白海豚保护志愿者队伍授旗。
生活在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的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着“海上大熊猫”“妈祖鱼”等美称。今年起,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确定每年的农历3月23日(今年为公历5月8日)为“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这也是国内首届专门以中华白海豚命名的宣传日活动。借此让保护中华白海豚的宣传教育更加具有广泛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引导公众树立海洋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人关心中华白海豚、爱护中华白海豚的社会风尚。
出席活动的领导和嘉宾为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等高校白海豚保护志愿者队伍授旗。
保护海豚,刻不容缓。活动现场还通过科普课堂、亲子活动以及标本实物、相片挂图、文字叙述和视频演播等形式,宣传中华白海豚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救护措施等多方面科普知识。
国家高度重视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农业农村部于2017年组织编制了《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2017—2026年)》。2017年12月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指导下,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举行了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成立大会,将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长期以来,广东实施了伏季休渔、保护区建设、加强海洋工程监管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重要物种保护和执法监管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水生生物保护的良好局面,广东省海洋与渔业保护区面积和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粤港澳大湾区所处的珠江口,现存有全世界资源数量最多的中华白海豚群体,种群世代比较完整,是全球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目前,全国共有7个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广东拥有6个,其中在珠江口有1个国家级保护区,在江门有1个省级保护区,在汕头、湛江、潮州、饶平有4个市县级保护区,我省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数量居全国之首。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以中华白海豚为保护物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环境。1999年保护区成立以来共处理各类海洋珍稀动物案件179起,建立了我国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样品组织库,通过相片识别法进入数据库的中华白海豚超过2000头。保护区工作近年来多次获得农业农村部、国家海洋局、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颁发的荣誉称号。
科普知识吸引了家长孩子。
广东长隆集团是“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机构之一,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中华白海豚的保育,并在白海豚及鲸豚类保护救助上做了许多工作,专门成立了“海洋生物救护小组”,曾先后多次参与救护搁浅鲸豚。2017年7月,成功协助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救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糙齿海豚,并放归大海,成功个案系国际上罕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据介绍,广东将按照“1+6”的工作思路,加强和推动保护工作。“1”就是认真实施《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努力推动政府主导、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保护体系。“6”就是要重点从六个方面举措加强保护工作:加强健全保护体系机制,筹备成立粤港澳保护联盟;加强种群生态调查,建立物种信息库;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保护措施;加强栖息地管理,优化保护区能力建设;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公众保护白海豚意识;加强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保护工作影响力。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