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金过亿!去年深圳中院判处1220人知识产权犯罪

读特记者 王若琳 文/图
2018-04-25 21:02
摘要

让侵权人付出足够代价!

4月25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在前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深圳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7)》白皮书、深圳法院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以及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及成果。白皮书显示2017年,全市法院共计新收知识产权案件28027件,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7668件。

知识产权收结案数再创新高 成功审结国际前沿案件

2017年12月26日,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在前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深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事业自此掀开全新一页。2017年,全市法院知识产权收结案数再创新高,共计新收知识产权案件28027件,其中民事案件27381件,刑事案件639件,行政案件7件。全市法院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7668件,其中民事案件27026件,刑事案件634件,行政案件8件。飞利浦优质生活有限公司与慈溪市兆丰电器有限公司等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等案件入选深圳法院 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去年全市法院成功审结多宗国际前沿案件。其中深圳中院一审审结的华为公司与三星公司标准必要专利侵权纠纷两案,系我国国内首次针对涉及3GPP国际标准必要专利侵权诉讼颁发禁令,填补了在处理标准必要专利侵权司法领域的规则空白,为国际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提供了鲜活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增强了我国在知识产权国际治理规则中的引领力。

加大民事侵权赔偿力度 5件案件高额判赔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获悉,为保护知识产权,深圳法院依法制裁各种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大侵权赔偿力度,保障各类企业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去年全年新收侵犯商标及不正当竞争案件1986件,审结1931件。深圳法院实行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充分体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着力解决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问题,对侵权时间长、规模大、主观上存在故意的重大案件,根据具体案情酌情超出法定限额进行判赔。全年共有5件案件高于法定赔偿额或以法定最高赔偿额判赔,让侵权人付出足够的侵权代价,有效地维护了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

法院在审理原告马奇和布雷维提有限公司、阿里斯顿热能产品(中国)有限公司诉被告广州阿里斯顿家用电器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时,经审理,认定被告未经许可侵犯原告的注册商标,综合被告侵权方式多样、持续时间长、销售范围广等因素,按照商标法定赔偿的最高上限,依法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300万元。

加重侵权犯罪惩处力度 1220人被判有罪罚金过亿元

为构建守法经营尊重知识产权的市场秩序,深圳法院依法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去年全年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744件,其中一审632件;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634件,其中一审537件;共判处1220人有罪,判处罚金10334.62万元。深圳法院坚持刑事制裁与经济惩处相结合,适用主刑的同时,高度重视财产刑的适用,从经济上剥夺犯罪分子再次犯罪的能力和条件,有力震慑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

在被告人莫某某等9人假冒注册商标罪案中,从2014年开始,被告人莫某某分别纠集被告人莫某甲等其余被告人租用东莞某地作为加工工厂,由莫某某通过微信发布广告,寻找需要购买假冒卡地亚等世界知名商标的手表的客户,待客户下单后,购买假冒注册商标品牌珠宝、手表配件,由其余被告人分别进行绘图、倒模、执模、镶嵌、抛光等步骤制成成品,再通过快递的方式邮寄销售,非法经营数额达216.264万元。

法院审理认为,各被告人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各被告人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和金额不等的罚金刑,对其中的主犯莫某某,法院根据其在全案犯罪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在判处有期徒刑4年外,并判处罚金人民币110万元,彰显了法院对侵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编辑 耿超逸

(作者:读特记者 王若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