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从业16年,她起诉案件上千件,无一宗被法院判决无罪,也无一宗因证据不足撤诉;办理了一系列大案要案,在政法系统声名鹊起。她就是张娜,深圳市检察院最年轻的主任检察官、公诉部业务骨干,全市“十佳公诉人”获得者。
对张娜来讲,新时代关于公正的故事,就是把每一件经手的案件都办得铁证如山,无懈可击。她说:“如果距离法律最近的人或者执行法律的人都不把法律奉为信仰,那么其他人就会把法律的尊严踩在脚下”。
让正义信念扎根人心
司法职业是以既有经验来适用现在的问题,但变动的社会常常出现新的犯罪事实,怎么办?张娜认为,检察官就是要在过去和现在甚至未来之间架起一座桥,让历史照亮当下,让正义的信念扎根人心。
我市公安机关曾破获一宗“恶意植入软件暗扣话费”案,犯罪嫌疑人勾结手机制造商、软件运营商,预先在手机里装上恶意扣费软件,偷偷从手机用户账户中扣除小额话费,积少成多并分赃。
这种新型犯罪,实践中尚无先例,法律及司法解释也无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将侦查方向定为诈骗,负责审查起诉该案的张娜却凭常年办案的直觉,发现其中的偏差。在和侦查机关“会诊”案件时,她指出,该案是在被害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秘密窃取财物,符合盗窃罪构成要件,促使公安机关调整了侦查方向。
然而,数百万被害人遍布各地,每个人都只被窃取了小额钱款,传统的盗窃案件取证方式完全无法适用。张娜反复推敲发现,所有被害人手机都是在后台自动连接一个特定服务器入口后扣款的,从服务器后台数据中提取电子数据作为证据,这样证实有罪的依据充分,而且犯罪数额也会非常准确。
市检察院委托了专业数据鉴定机构对电子数据进行提取固定。经鉴定,最终认定犯罪嫌疑人通过恶意扣费软件扣取手机用户话费达6700余万元。
开庭审理时,被告人一方激烈抗辩,质疑案件定性和犯罪金额。张娜凭借扎实的证据和严密的逻辑,令对方无可辩驳。法院最终完全采纳了检察机关的公诉意见。该案成为国内首例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利用恶意扣费软件盗窃话费的案件,引起广泛社会关注,并且被最高人民法院选为案例范本。
做正直勇敢的执法者
张娜曾接手一宗“黑接入”案件。某公司利用违规渠道获取的公用带宽资源,以低廉价格出售给普通用户上网接入。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经营罪移送区检察院起诉,区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公安机关申请市检察院复核。
“黑接入”存在社会危害性,由于用户信息处于空白状态,极易为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提供滋生的温床,严重影响了合法运营商的市场运营,虽然法律对此种行为并无明文规定,但是在当前国家特别重视网络安全的形势下,入罪也无可厚非。
但张娜也深知,法律适用作为一门工具有“固有的缺陷”。同一条法律条文,往往不同的人可以得出不同的解释,而司法者如果滥用法律,就会对社会公正造成极大的损害。经过思考,张娜毅然作出维持区院的不起诉决定。
案件讨论会上,她的意见得到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支持。之后,上级部门也肯定了这种不得任意扩大非法经营罪适用范围的精神。
张娜说:“我愿做一个正直勇敢的人,即使面对压力和质疑,也坚持良知,勇往直前”。
把握好法与情之间的“度”
日复一日办案,难免会产生倦怠。是什么支撑张娜兢兢业业,努力办好每一个案件?
张娜说,是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支撑着她。与将罪犯送上法庭接受惩罚相比,让他们真诚悔罪并重获新生更为重要。而要实现人民群众对公正公义的期盼,需要无数把法律和公正奉为信仰的司法官。成功地指控犯罪,当事人信任和感激的眼神,讲完课后学员们的鼓励短信,亲人欣慰的笑容,都是她工作的动力和幸福的源泉。
情与法之间,司法者如何平衡?张娜认为,在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上,司法裁判者宁保守勿激进,需温和求适中。以严谨的法理彰显司法的理性,以练达的情理展示司法的良知,以平和的姿态体现司法的温度,才是一名好的司法者。
把握“度”首先要符合法律规定,但也要尊重民众朴素的情感;靠法律制度,更要靠司法者的经验、智慧和良知。这样才能情理法结合,并经得起专业、良知的拷问。
编辑 桂桐